不想摧毀孩子,就讓孩子受點氣

不想摧毀孩子,就讓孩子受點氣 不想摧毀孩子,就讓孩子受點氣!   01 有個小女孩,每次買了新衣服、新玩具等,都會跑到鄰居家挨個地問:「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嗎?」,「我有新玩具,你有嗎?」如果別人說沒有,她就特別高興。
如果別人說:「我有啊,比你的還漂亮呢,我的這個玩具你沒有吧?沒見過吧?」小女孩馬上就跑回家,哭著吵著要買,家長則說:「寶貝,別哭,別哭,咱們去買個更大更好更漂亮的,好不?」
於是,小女孩破涕為笑了!——看到沒?虛榮與脆弱就是這麼養成的! 古人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是: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輕易如願,通過這逆境的磨礪,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而現在的很多家長,正好相反。
他們對待孩子:悅其心志,只求孩子開心;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著;事事順其所為,遂其所願,所以,孩子因寵而嬌,缺乏忍耐之性。如此,遇事有各種衝動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  02 有個中學生在貼吧里說:「爸媽要是不給我買蘋果手機,搞煩了,我就跳樓!讓他們傷心一輩子,後悔一輩子!」 看著這句話,我不寒而慄,想了半天:原來,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愛,他就是你的軟肋、你的命門,最有效的挾持就是——將你最寶貴的東西毀給你看! 原來,跳樓是報復父母的一種方式,一種讓他們傷痛得最徹骨、最持久的方式。死者忍一時之痛,生者此恨綿綿無絕期。 因為我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所以,這一次你也必須滿足我的要求。 
  • 別人一直將我當寶,你憑什麼當我當草? 
  • 別人一直誇我,你憑什麼損我?
 這就是心理慣性!慣性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拐不過彎來了。順境中待久了,就適應不了逆境的反差。 孩子能不能責罰?長期的責罰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
這裡有一個關鍵詞:「長期的」。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打罵,會導致孩子心理扭曲,這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偶爾的責罰,還是有必要的! 國外一家教育研究機構最近發表文章:過度讚揚孩子也有負面影響!所以,凡事不能走極端。 十之七八的鼓勵,十之二三的責罰,最有利於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時不時地讓孩子受點小氣,受點小委曲,其實是一種鍛煉孩子心理抗挫折能力的方式。老話說:受得了氣,才成得了人。 03 最後,永遠別忘記溫和地講道理。但事實上,每當孩子任性,破壞了東西,傷了人,只要你堅持溫柔地說理,都會潛移默化地,滲進他的認知之中。這個過程會很漫長,絕不會說一次,他就改正。很可能,你說了18000次,他還是扔東西,還是打人,但是你會在無意之中,聽到他說:不可以扔的,玻璃破了,割手的,不可以……不可以打人,會痛的,姥姥會難過的……吃飯嘍,不吃飯會餓,長不高,就不可以騎馬了……這就是成長! 著什麼急呢?那麼,請用你所有的智慧,來保障你的耐心,去溫柔地對待孩子,在他犯錯之時,告訴他,為什麼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一些家長很心急,認為婆婆媽媽的育兒理論都沒毛用,狠狠地罵一頓,打一頓就好了。是的,粗暴的毆打與辱罵,的確會讓孩子恐懼,誠惶誠恐,膽顫心驚,不再敢如此這般。但是,1,暴力是有耐受性的,今天,你打一耳光他就聽話了,不久,你就需要打兩耳光他才聽話,如此不斷升級,你將一直用暴力手段與他對抗,直到你打不過他為止。2,所有的暴力,都會反噬其身。你今日施加給孩子的,明天孩子必將返還於你。3,當你開始認同暴力,摧毀孩子的進程就已經開始了。真正的教育都是緩慢的,也是溫柔的。它不會平地一聲雷,就開花結果;也不會金光一閃,就大功告成——所有立馬見效的技巧,我們都應該警惕,因為,它必然經不起推敲,也必然後患無窮。 就這樣緩慢地,陪伴著他長大,見證他點滴的進步,為這世道保全一顆赤子之心,不僅是對他的功德,也是對自己的福報。母雞般的照料,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懂界限、知進退、溫柔地堅持、不熄地進取的母親。蘇珊桑塔格說過:「我們與自己的關係,不是認同的關係,而是變異的、創造的、革新的。保持同一,實在令人膩煩。」你放輕鬆。盡好母親的養育之責,然後做好榜樣,讓他在寧和的環境中,去自然而然地學習你應對衝突的策略,與人相處的方法,追求理想的野心,堅持自我的意志。而在他與你漸行漸遠之時,你只需溫柔地放手,得體地退出,祝福他一路走好,告訴他你是他永遠的後盾,不管他成為什麼樣子,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幸福也好,痛苦也罷,你都在愛著他,這樣就可以了。有些媽媽會告訴孩子:寶貝,我愛你,為了你,我願意放棄一切。錯!你這樣不僅不會成為孩子的福,反而令他覺得不堪重負。你要告訴他:你是你,我是我。我愛你,但我不會因為你失去我自己。而你長大了,也要這樣對媽媽。父母,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陪伴。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