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成功以無輻射線心導管3D立體定位系統治療兒童心律不整。(圖/記者陳鈞凱攝,2017.2.9) 大 中 小 台大醫院救「心」技術再升級!國內每年約新增200名兒童心律不整患者,一旦發病,有千分之一的死亡風險,但傳統兒童心導管治療,需要以輻射透視定位,暴露時間長,台大醫院則引進新機器和開發新技術,開國內先例,以「無輻射-心導管3D立體定位系統」已成功為4名病童完成「零」輻射電燒治療。台大醫院今(9)日公布這項醫療成果,自去年12月中在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贈一台「無輻射-心導管3D立體定位系統」後,目前已完成治療10名病童,其中4人完全零輻射,6人輻射暴露則不到10秒。台大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邱舜南表示,在台灣,兒童心律不整發生率約千分之一,1至18歲都可能發病,尤其1歲以內、5至6歲是發病高峰,兒童心律不整最常見的是心臟多了一條電線,導致「短路」,心臟跳太快,心悸、胸悶、頭痛。傳統兒童心導管手術治療心律不整,國外統計,平均輻射線暴露時間約為33分鐘,台大醫院則平均為26分鐘,邱舜南說,但一般而言都希望暴露時間能越短越好。邱舜南指出,孩子的心臟通常很小,病灶與正常傳導系統的位置太過接近,容易受到波及,「無輻射-心導管3D立體定位系統」是利用電磁場定位,不用X光就可以精確定位,但考驗醫師的靈敏手感,技術門檻要求高,一不小心,恐有刺破心臟的風險,所以並非人人可做。15歲的梁同學是台大第一位零輻射完全治療的病患,從小學開始就常忽然心悸、臉色慘白昏倒,藥物控制下卻仍頻繁發作,去年已在其他醫院做過心導管,原本擔心一年內連續兩次心導管,輻射劑量太高,但台大成功用零輻射方式解決其長期心律不整的痛苦。台大醫院表示,在相關基金會的捐助下,未來10年內,15歲以下的病童都可以免費接受這項治療。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