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海邊稀有「槲櫟」 縣府復育、移植 解開生態學謎團

▲為擴大槲櫟族群,在竹北市環保教育園區種植20餘株槲櫟幼苗。(圖/新竹縣政府提供,2017.3.11) 大 中 小 新竹縣新豐鄉有不到140株的「槲櫟」,是全台唯一的族群,一向生長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的槲櫟,竟然「不科學」的在海邊存活,謎團仍有待解答;縣政府邀集學者專家監測、復育,並嘗試移植到校園裡,做為生態保育的活教材。槲櫟(Quercus aliena Blume var. aliena)是殼斗科的植物,主要分布在緯度較高(溫帶)的地區如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北方,但可往南延伸至泰國、緬甸及印度等國家;1924年日本植物學家島田彌市在新竹州坑子口發現,接著佐佐木舜一在1930年也採集過,之後就沒有相關紀錄,一度以為槲櫟已在臺灣野地絕跡,直到15年前靜宜大學教授楊國禎師生再度發現存活在新豐鄉坑子口靶場,因為處在軍方管制區內,意外保存良好生態。
▲槲櫟一般生活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新竹縣新豐鄉百餘株槲櫟是唯一被發現在存活低海拔海邊的族群。(圖/新竹縣政府提供,2017.3.11)台灣位處於亞熱帶,這個樹種沒有在高山生長反而出現在海拔高200公尺以下的平地,在生態學上是一個有趣並亟待研究的題目;目前全台唯一被發現的槲櫟族群,因受周遭林木生長競爭,種子苗更新困難,再加上罹染真菌病害與颱風侵襲,數量正逐年減少當中,甚至有消失危機。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授廖宇賡最早開始嘗試以植物組織培養的方式,保留槲櫟殘存個體的遺傳組成,而新竹縣政府也邀集趙偉村助理教授以及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共同組成團隊,在農委會林務局的經費支持下,開始有系統的對槲櫟進行族群生態及生長環境的監測,並實施生育地的整理及施肥管理。
▲為擴大槲櫟族群,在竹北市環保教育園區種植20餘株槲櫟幼苗。(圖/新竹縣政府提供,2017.3.11)為擴大槲櫟族群,日前將20餘株槲櫟幼苗種植在竹北市環保教育園區,期望能更擴大槲櫟的族群,並與民眾分享多年來復育成果;未來也將徵求縣轄內有興趣國中、小學在校園內種植,做為鄉土教學中生態保育的活教材。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