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婦女有憂鬱症病史 心臟疾病風險增高

▲《北美更年期學會年會》發表的研究顯示,有憂鬱症病史的中年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明顯較高。(圖/ingimage) 大 中 小 根據2016年12月份《大家健康雜誌》報導指出,《北美更年期學會年會》發表的研究顯示,有憂鬱症病史的中年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明顯較高。心臟疾病為我國女性死因排名的第二位,僅次於惡性腫瘤,尤其是忽冷忽熱的天氣正是心臟病好發的季節。此研究計畫由賓州雷丁(Reading)醫院婦產科醫生主持,研究者從2004年開始,針對接受常規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1,084名平均年齡55歲之美國女性進行10年的追蹤,每位女性皆完成一項包含悲傷(抑鬱)、無助、沮喪和消沉等問題的問卷,並詢問健康相關訊息,包括心臟病風險因素,如家族史、吸煙狀況、運動量,並在追蹤期間進行4次的憂鬱症問卷。起初,未有心臟病史的1,030位女性中,約有18%在一份以上的憂鬱問卷中回答「是」,其中有9%的女性在追蹤期間經歷心臟病發作至少一次;而在憂鬱感受中回答「否」的女性,其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僅占2%。研究者將憂鬱症和其他已知與冠狀動脈疾病有關的風險因素列入研究時,發現65歲以下女性族群中,憂鬱症是唯一與心臟疾病有關的顯著風險因素。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表示,該研究結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近20年的相關研究顯示,憂鬱症與心臟病的關係相當明確,憂鬱症是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但兩者的生理轉機並不清楚;缺血性心臟病人罹患憂鬱症者預後較差,建議憂鬱症患者應遵從醫師的專業建議,需長期追蹤治療才會有所成效。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研究中的對象(女性平均55歲)正經歷更年期,除了賀爾蒙的改變,常出現如失眠、躁熱、情緒起伏、身體不適等症狀影響生活,心理上可能面臨子女長大因為就學、結婚或工作離開身邊,被需要的感覺降低而有空巢期現象。葉雅馨提到,失眠和負面思考也是憂鬱症的明顯症狀之一,建議此階段女性可重新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如何建立安適的環境與愉快的心理?在不成為壓力的情況下,可積極建立個人興趣,如繪畫、彈琴、參加讀書會,或重拾年輕時想學的事物;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像是健走、練瑜珈、打球、學舞蹈等,也可以擔任社區或公益團體的志工,關注自己的生活型態,調整至健康的身心狀態。【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活動報馬仔】台北市紅十字會將於12月17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室(台北市徐州路2號4樓)舉辦健康公益講座,特別邀請李宏信醫師為民眾講解「小毛病大問題——耳鳴、眩暈、鼻過敏」。當日另有二場主題談睡眠問題及消化道健康,分別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黃守宏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劉正典醫師主講。活動採預約報名,欲參加民眾請電洽:(02)2391-5568轉報名組。或直接前往報名網頁:http://lecture99.com/program.php?id=30線上預約。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