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我認為全球化還是一個嬰兒

馬雲。 大 中 小 近日,馬雲在馬來西亞『數字自由貿易區』的數字中樞啟動儀式上,圍繞全球化、eWTP和夢想發表了一篇演講。馬雲在演講中指出:全球化不再意味著廉價勞工,不再意味著因為當地原材料便宜而去開設工廠。全球化意味著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和價值,意味著使科技及金融變得更加包容,意味著尊重另一種文化。根據新華網報導,馬雲認為全球化還是一個嬰兒,它僅發展了20到30年,應該使它更普惠,使更多的人參與。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我非常高興參加數字自貿區的成立儀式。四個月前,馬來西亞總理和我在北京見面,我們才交談了10分鐘,就決定在馬來西亞一起做這件事情:成立數字自貿區。那個時候,我的團隊和我都想:只有四個月,這可能嗎?當時,我們和很多國家在討論這個專案,包括歐洲和亞洲的國家。在四個月的時間裡發布這個專案幾乎是不可能的。有那麼多的事情要準備,做法、技術等所有的細節。但四個月之後,這件事成為現實。這件事我們只用10分鐘就達成了一致。但是我已經思考了十多年,我相信馬來西亞總理其實也已經思考了很長時間。只有當你有長期的準備,當機會來臨時,當時機來到時,我們可以把它變為現實。我開始創業是在1995年。在1996年,馬來西亞給我了一個靈感。在1996、1997年,我在大陸看到一條新聞,是關於馬來西亞的多媒體走廊。那個事情沒有成功,但是它使我看到馬來西亞是一個在數字時代方面有了不起想法的國家。多年前我受邀去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那時我認識到一件事。當時大陸還沒有加入WTO, 我覺得世界會擁抱全球化。但是那天,數百位反對全球化的人在街上示威。我認為全球化是好的,但是有人不喜歡它。於是,我開始想:什麼是全球化呢?我們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實現全球化呢?那是在2001年,而現在很多人還痛恨跨境貿易。很多人說全球化無益,但我是全球化的堅定支援者,覺得它是好的。我認為全球化還是一個嬰兒,它僅發展了20到30年。我們應該再給它20到30年,我們應該使它更普惠,讓更多的人參與。在過去的50年中,全球貿易被幾萬家大型公司所控制,只有大公司才有機會。小企業沒有這些機會,發展中國家沒有這些機會。如果我們可以讓90%的小企業和發展中國家,從全球化當中受益呢?如果我們給全球化另外30年的時間以使它更加普惠呢?我認為第一次全球化的體現就是絲綢之路,當時的絲綢之路是傳統之路。今天,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應該將絲綢之路轉變為『數字之路』,它將連接起所有的國家,將普惠的機會帶給每一個人。古代船隻出海有海港,飛機需要機場,大巴需要巴士站。而對於『數字之路』,我們需要數字中樞。這一中樞將賦能每一個人。所以,如果你有夢想,而且這個夢想超越你所在的國度,那就請加入這個數字中樞。今天的數字自由貿易區是大陸境外的第一個數字自由貿易區,令人驚嘆。這是第一個專為小企業和年輕人設計的中樞。許多國家都認為小企業重要,而我們應該為他們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有真正的政策和設施來賦能於他們。我們對這一數字自由貿易區感到興奮,我們承諾將攜手合作來推動對它的優化,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這個新的貿易區中,我們將利用科技來賦能參與者們。它將成為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物流樞紐、大數據樞紐。如果你有好的產品和好的想法,這個自由貿易區將助你一臂之力。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