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合做大「米龜」 攜手祈福「呷平安」

26日,2.5萬公斤「大米龜」亮相福建泉州,為兩岸民眾送福。 大 中 小 『年兜』將至,在福建泉州天后宮內,由兩岸聯手製作的巨型『米龜』已基本成型,工作人員還忙著為『米龜』搭上彩燈,做好後期修飾工作。根據中新網報導,記者26日在天后宮內看到,一頂黃色的大帳篷下,由26750公斤大米壘成的雞年『米龜』頭裹著紅布,靜靜地臥在媽祖殿前廣場上。巨型『米龜』吸引了進出的香客和遊人的目光,不少人拿出手機,在大『米龜』面前合影留念。帶著孩子來進香的泉州市民王女士說,『每年春節前都到天后宮看看剛做好的大「米龜」,一年比一年更大,意味著我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好。』進香後,王女士抱著孩子走過『平安門』,提前摸了摸『米龜』,沾沾喜氣。而在泉州筍江橋頭旁的霞洲媽祖宮內,重2.4萬多公斤的大『米龜』也已製作完畢。用鳳梨、香蕉、紅蘿蔔等果蔬製作而成的兩隻水果龍及一批小米龜、果凍龜、旺來龜等分別擺放在媽祖宮大殿前後,供市民前來觀賞。『乞龜』是閩南地區特有的元宵民俗活動,主要流行於泉州和台灣澎湖一帶。民眾將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龜』,透過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各個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興旺。祈福活動結束後,這些米將會被分發給民眾帶回家分食,隱喻『呷(吃)平安』。『今年是泉州、澎湖兩地天后宮聯合舉辦「乞龜祈福」民俗活動的第11個年頭。』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主任許曉暉告訴記者,往年都是台灣澎湖的製龜師傅到泉州來,與本地師傅聯手製作『米龜』,為兩岸民眾祈福。『由於今年台灣澎湖的師傅年事已高,出行不便,只能透過電話異地指導,由泉州製龜師傅獨立完成了今年的「米龜」製作。』許曉暉說,透過這一次獨立製作『米龜』,我們已基本掌握了製作米龜的技術。200多年前,「乞龜」習俗從泉州傳到澎湖,並發揚光大。許曉暉介紹說,近年來,經過泉澎兩地天后宮多年的交流學習,澎湖師傅們逐漸將傳統的製作手藝傳授到泉州。按照往常慣例,泉州、澎湖天后宮將攜手在雞年元宵節為米龜舉行『點睛』儀式,此後,部分平安米將由公益組織和慈善機構贈送給困難民眾。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