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張照片在網路上瘋傳,洛杉磯機場外的中國學生和日本學生令人深思!

在洛杉磯機場,中日兩國學生在等車的時候被拿來作比較:



你有何感想?泰國機場發生的一幕,日本學生讓所有人都沉默了…

2016年6月,泰國清邁機場發生這樣一幕:
一群日本的學生在候機大廳候機,他們沒有玩耍,沒有吵鬧,也沒有玩手機,
而是每個人的手裡都捧著一本書,認認真真地在閱讀,非常安靜,被泰國網友拍了下來。

數十名日本學生席地而坐,人手一書,仔細閱讀,
並且疊成兩排靠在牆壁一側,前面還留出一條可以通行的小走道。

每個人臉上的神情都頗為嚴肅,互相之間沒有交頭接耳,
更沒有嬉戲說笑,都在專心認真地看著手裡的書。

即使幾個人擁擠著坐在一起,但他們並沒有顯得慵懶和煩躁,而是專注的盯著書本。

人手一書,專心閱讀。
這一幕擺在眼前,與常見的亂哄哄的候機大廳區別之鮮明,令人震驚。

對這些孩子來說習以為常的事,
被泰國網友放到社交網路上後引起一片譁然,中國網友也驚嘆不已。

網友說的何嘗不是。
這一幕形象的背後是一股閱讀的力量,閱讀力量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希望。

如果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麼起跑線上又要贏在哪呢?
先來看一份日本小學生的閱讀率,1個月的書籍閱讀量是1~4本。

從國小到國中,日本學生每天的早自習就是各自安靜閱讀。
令人意外的是,他們早自習閱讀的不是教科書或參考書,
而是課外讀物,大部分是文庫本小說之類。
整個教室充滿著閱讀的書香氣息。

日本的文庫本,是一種廉價且便於攜帶的小型書本。
適合人們出門的時候隨身攜帶,並利用瑣碎的時間來閱讀,因此有助於培養全民的閱讀習慣。

而且小學裡很多書櫃都是擺在走廊,開放式的,書架很低,無處不在,
小朋友伸手就能能拿到,自然而然培養讀書的習慣。

早在1960年,日本就發起了「親子讀書運動」,要求父母每天至少陪孩子看20分鐘書。
幾十年過去,這項活動深入家庭,讓親子閱讀融入了日本孩子的生活,也成為了家庭情感黏著劑。

2001年,日本還從英國移植了「圖書起跑線」運動,
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兒童讀書日」,真正從國家的高度去推動閱讀。

網友栗子說,在日本的書店買書,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結帳以後,店員會認真的替你包上書套,
就這一個細節,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惜書之情,那是對文化和作者的一種尊重。

日本的二手店賣的最多的也是書,而且裡面的書籍雖然是被人讀過的,
但是很多書被保護的和全新的沒有差別。
二手書店的生意也總是很好,或許那是讀書文化的一種傳承。

或許這些就是日本小孩,為什麼能在機場安靜讀書的原因。
對此也有中國網友自嘲,說曾經在地鐵看書卻被人小聲說「假掰」。
如果看書的人多了,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據媒體曾經報導,
2014年以色列猶太人人均讀書68本,日本44本,法國24本,韓國15本,中國4.77本。
最愛讀書的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
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離不開書。
猶太人的母親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書裡藏著的是智慧,
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提起閱讀,德國人也非常熱愛,他們的閱讀習慣常常被稱為「德式閱讀」,
全國91%的人都參與閱讀這件事,除了足球和啤酒,閱讀幾乎是全民參與的一項個人活動。

德國不僅擁有全球第二大的圖書市場,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



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地鐵、咖啡館和草坪,
這不僅局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背包裡都有一兩本書,
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

德式閱讀也曾被國人拿來激勵:高顏值的人都在看書,你卻一直刷朋友圈。







還有一個小國匈牙利,人口僅1千萬,國土面積只有日本的1/4,卻誕生了眾多領域的14位諾貝爾獎得主!
而且這個國家的各種發明數不勝數,區區小國因為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這讓很多大國不得不佩服。
可以說,越發達的國家越有愛閱讀的習慣。

電子設備如此發達的今天,身邊很多孩子都被手機、平板、電腦佔有,
就連我們成年人,又有多久才能安靜、耐心地讀完一本書呢?




古語雲:人不讀書,一日則塵俗其間,二日則照鏡面目可憎,三日則對人言語無味。
翻譯成俗話就是說:一日不讀書,無人看得出;
一周不讀書,開始會爆粗;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要不旅行,要不讀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是時候學會摒除浮躁,清心寡欲地好好讀一本好書了,久而久之便能抵達遠方。
閱讀全文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