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皆信佛!斷捨情愛看破紅塵「43歲半路出家」 「隱居荒山7年」自造絕美禪房坐看風景

青磚、黛瓦、白牆,
這裡是查濟古村,
建於隋唐,有1000多年的歷史,
位於安徽省宣城市的涇縣。


在古村的半山上,
有一位叫「一音禪師」的僧人。
他7年前出家,離開寺廟後,
因為實在喜歡查濟的山水風光,
花了半生積蓄,在半山開闢荒山,
一點點建起這一片禪房,
不論是房子、道路、橋,
都是他親自設計。

如今,禪師在這住山修行已有6年,
修行戒律十分嚴格,早上4點必起,
每天花5小時誦經、禮佛、做早晚課,
一日只有齋飯兩餐,
夏天就算40度也沒有空調……
空餘時間,他寫字、抄經、吹簫,
最讓人驚嘆的是,他還擅長用手指頭作水墨畫,
出家前就在藝術圈頗有名氣。
半路出家,
普通人追求的財富、地位、名聲,都經歷了,
也相對容易放下。」
知道山上住了個出家師父,
很多人跑去拜訪,
吃齋、念佛,體驗清修生活。



以下是一音禪師的自白:
我是一音禪師,今年50歲,出家有7年了。現在常住在查濟古村半山,這裡是我清修的一個道場。
這裡位於安徽的涇縣,是江南文化和徽州文化的交匯點,也是「文房四寶」之一,宣紙的原產地。環境清幽,文化底蘊卻很豐厚。

出家之前,我是職業藝術家,從事書法、篆刻、國畫。那時經常寫生,路過查濟半山,特別喜歡這裡的山水風光。當時就動了一個念頭,將來要做一個清修的地方。
2011年臘月初八,我在九華山出家。第二年秋天,果然到了查濟半山,買下一棟很破舊的房子,還有一些地,準備安住下來,把禪房建起來,在這邊修行。

我佛緣還是比較深的,從小喜歡安靜,喜歡傳統文化。我父親是民間武術家,精通琴棋書畫,母親曾經是赤腳醫生。
受到家庭影響,我從小接觸中醫、武術、書法、篆刻、國畫,還有簫,對於佛家、道家的經典,也特別喜歡。21、22歲的時候,就有那種特別想出家的念頭。
從想出家到出家這20年,我在南京藝術學院、中央美院學習,在北京當了十幾年職業藝術家,大部分時間也去各地參禪訪道。
之前也有過家庭,一旦要出家,就要捨棄世間的情愛。全家人都是佛弟子,都理解並支持我出家修行。
半路出家,普通人追求的財富、地位、名聲都經歷了,也相對容易放下。
剛來的時候,半山只有幾間破舊的房子。這幾座禪房都是我憑自己感覺設計的,包括整個格局。

住山這5、6年時間,很少下山。這些房子、道路、橋,都要從頭開始,用心去建造。
建造用的木材,是當地的杉木,不容易受到蟲子的侵蝕。我們現在看到的房子,大多都是方的窗戶。有了這個圓形,有方、有圓,感覺特別協調。

寺院裡的出家師父在一起共修,會有一種強大的氣場,容易進步;一個人修行,是很有難度的,要有很強的定力和戒律。
我每天固定的用功時間有5小時,4點就要起床,誦《大藏經》。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的所有內容都在《大藏經》裡,我計劃用8-10年的時間誦完。

5點半敲鐘,6點上早課。白天的時間要搞建設,要會客,有時間我會抄經、畫畫。晚上,敲鐘、上晚課,然後誦經、休息。
漢傳佛教的早晚課內容,有佛經、咒語。要不假思索、行雲流水地唱誦,我用了兩年,就達到了那種狀態。
出家之後,藝術成為了我的輔助修行方法,作品裡的火氣、俗氣也沉靜了下來。
之前畫毛筆畫有20年,出於一種好奇,才開始用手指在紙上畫水墨畫。一畫之後,有種得意的感覺,很喜歡這種潑水潑墨的大寫意。
我喜歡畫蓮花、梅花、蘭花,還有山水,尤其是黃山。
查濟村也在黃山腳下,離黃山只有幾十公里,那裡一年四季都很美,甚至一天的景色都在變化。
從住山開始,我慢慢體會到了古代的山水畫家,為什麼能畫出那麼好的山水畫。他們大部分住在山裡,有了一定的境界修養,在繪畫上表現出來就很鮮活。
吹簫時會即興創作,也會根據古代禪師的禪偈創作,要看心境。
所有藝術作品,都是我們心的顯現。要有超凡脫俗的感覺,還是要從修行著手。
因為在藝術領域有一點虛名,會有一些有緣人到我這裡來,想和我聊一聊藝術上、人生境遇上的煩惱。多的時候一天有幾十個人,也有一些名人。
作為出家人,我也不能拒絕、逃避,為了自己舒服而拒絕度眾生。會客也成了我日常修行的一個功課。

「佛系」這個詞,偶爾也聽說過那麼一兩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都是有壓力的,欲求太多、想要的太多,會焦慮。
城市也是一個道場,山林也是一個道場。不論在哪,安處在當下,把每一刻該做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