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街頭》:開拍時就和徐克交惡,剛上映15天就被下架導致票房慘敗,吳宇森為此坐了一年冷板凳

1990年4月2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的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吳宇森憑借《喋血雙雄》力壓《阿郎的故事》、《飛越黃昏》等眾多優秀電影作品,最終摘得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當吳宇森捧起獎杯的那一剎那,他的心情卻是喜憂參半的,原因是他認為是時候和徐克揮淚告別了,不能再和好友徐克「讓我們一起改變世界電影」了。
因為《英雄本色》的大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學習和尋找機會,而徐克對于這些新加入的讓你也是毫無保留地支持。
隨著梁家輝、程小東、楚原等人的加入,徐克和吳宇森之間就夾了很多人,兩人的友情也因此開始慢慢疏遠。
因為徐克的身邊圍了很多人,自然少不了一些人恭維他的閑話傳出,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英雄本色》是誰的功勞。

一開始,徐克并不計較這些閑話,但瘋言瘋語一經發酵和傳播,他和吳宇森的友情就再難回到拍《英雄本色》時的純粹,久而久之,徐克對吳宇森難免就有了些猜忌。
不僅如此,吳宇森追求更純粹的電影,也被徐克認為是過于固執,不考慮商業也不好控制。
由于兩人的拍攝風格不同,再加上那些閑言碎語,所以徐克開始冷藏吳宇森,轉而提攜程小東等更聽話的導演。
因此,當吳宇森提出要把他在《獨行殺手》(導演是法國的讓·皮埃爾·梅爾維爾,于1967年上映)里找到的靈感拍成《喋血雙雄》時,吳宇森就遭到了徐克毫無懸念的拒絕。
之后的時間里,吳宇森出于對徐克的忠誠,寧愿借錢度日也不肯替別的公司拍片,結果這位咸魚翻身的大導演又坐了一年多的冷板凳。

直到周潤發繞開徐克電影工作室,主動替吳宇森找來了金公主的投資后,才讓《喋血雙雄》呈現在了觀眾們的面前。
所以在拍完《喋血雙雄》后,吳宇森清楚地認識到與其屈居在徐克電影工作室門下被排擠,跟其他新晉導演共享資源,還不如早早抽身離去,所以就有了離開徐克的想法。
而《喋血雙雄》的成功,則更加堅定了吳宇森堅持打造具有其獨特暴力美學風格的電影的決心,于是他「另起爐灶」開始了在小銀幕市場的創作之路。
在金公主影業的支持下,他借鑒恩師張徹于1973年拍攝的《刺馬》,拍攝出了一部叫著《喋血街頭》的電影。
《喋血街頭》對于吳宇森來說意義重大,一方面,他想通過這部完全吳氏風格的電影,來證明自己并非「過氣導演」。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即便再好的劇本也拍不出好的作品。

另一方面,他還想通過這部電影來表達自己對友情、名利的態度。吳宇森追求更純粹的電影,相對于名利,他更看重的是友情。
遺憾的是,這部被他寄以厚望的電影,也成為了他終身抱憾的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呢?
《刺馬》改編自滿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被張徹賦以極致的陽剛的暴力美學風格后,對友情、名利、仇恨有著極其細膩的刻畫。
當時參與這部電影拍攝的助理導演吳宇森,也是受其影響「繼承」了其陽剛的暴力美學風格。
《刺馬》講述的是三個男人從肝膽相照淪落到反目成仇的故事,這一點和吳宇森與徐克當時的經歷很相似。

再加上他與徐克合作《英雄本色》續集時,就打算拍攝豪哥、小馬哥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前傳),所以吳宇森就構思出了《喋血街頭》的故事框架。
因為是拍年輕版豪哥和小馬哥,講述他們如何從街頭混混轉變為黑道大佬的故事,所以吳宇森把自己年少時的街頭見聞和經歷融入到了電影中。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吳宇森在香港石硤尾的貧民區度過了他的年少時光,因為當時的貧民區治安很差,年幼瘦弱的吳宇森免不了承受街頭混混的欺負。
在出于自保的情況下,吳宇森開始結交他們,自己也拿起了磚頭和棍子。
慶幸的是他遇到了電影,因為電影的吸引,此后的吳宇森逐漸遠離街頭,并把幾乎全部的好奇心都放到了電影上,從此才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吳宇森對于自己和那些曾經患難的「哥們兒」,吳宇森始終認為他們之所以會變壞都是被逼出來的,惡劣的環境才是根源。
所以他在創作《喋血街頭》時,不再是單純地描繪混混的街頭生活,更多的是關注他們的真實生活以及家庭、環境等因素對他們造成的影響。
但他很快就意識到,如果按照這種設定去拍,這部電影只可能是香港眾多黑幫英雄片中的一部,可當時的吳宇森正值創作最旺盛的時候,他不愿再重復這樣的作品。
再有,當時的金公主影業根本不管他要拍什麼故事,只關心這部電影是不是槍戰片。
所以,吳宇森就把《喋血街頭》的下半部分設定為戰爭背景,并試圖用更宏大的視角去講述時代對于人們造成的影響。

劇本出來以后,為了與《英雄本色》的選角有所區別,吳宇森就大膽啟用了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這些年輕面孔。
吳宇森之所以選擇梁朝偉飾演阿B,是因為在香港影視圈有「無人不知韋小寶,人見人愛張偉杰」的說法,梁朝偉的演技也是劉德華、張學友、周星馳等一眾年輕演員中最出眾的一個。
而他選擇張學友飾演為了兄弟赴湯蹈火、且滿是市井氣息的輝仔,則是因為「歌神」憑借《旺角卡門》拿到金像最佳男配,影片中的「烏蠅」一角讓吳宇森看到他的天賦和無限可能。
對于細榮一角,在劇情設定上他是由好變壞,表演起來非常具有層次變化,所以吳宇森就選擇了一臉城府,憑借《英雄本色》中的「大哥成」一炮而紅的李子雄。
盡管吳宇森認為他們的演技足以勝任影片中的角色,但金公主影業仍然認為這樣選角太過冒險。​

原因是梁朝偉才結束與TVB的合約(演電視的),而張學友主業是唱歌,李子雄則是以反派見長,他們三人的票房號召力還比不過一個周潤發。
再加上影片中還有大量的戰爭戲,花錢更是無底洞,所以金公主影業只肯出資800萬港幣。
吳宇森深知這樣的制作800萬遠遠不夠,于是就找來了還在徐克電影工作室的張家振幫忙斡旋,最終,在張家振承諾可以把電影賣到海外后,金公主影業才同意出資1200萬。
后來的事實也驗證了投資方的擔心,雖然吳宇森對他的發揮非常滿意,但梁朝偉對于《喋血街頭》里整體上的演技并不是很滿意。
梁朝偉看完電影的首映后,把自己鎖在屋子里哭了三天,覺得自己在這部戲中的表演太過用力,導致演技上出現很多失誤。

畢竟電視劇和電影的演法是不一樣的,電視劇需要外放一點,電影則需要內斂一些。梁朝偉是首次出演大制作的電影,在表演上難免會有電視劇的演法。
拿到資金后,吳宇森直接把攝制組拉到了泰國,在一片荒蕪的外景地里「上演」了大量的槍支爆破戲。
隨著武裝直升機等拍攝器具的加入,影片的資金出現了嚴重的超支,最終在超支到2800萬后,吳宇森才將這部嘔心之作搬上了大熒幕。
1990年8月17日,《喋血街頭》這部被吳宇森寄予厚望的野心之作在香港首映。
令人尷尬的是,這部電影并沒有吳宇森想象中那樣賣座,相比他之前黑幫電影的快意江湖,這部電影被影迷評價為:太過悲傷,且看不到希望。​

于是,這部電影在上映15天后就被匆忙下架,最終只拿到854萬港幣的票房。
這樣的票房成績對比2800萬港幣的投入,對吳宇森的打擊非常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的電影公司(吳宇森制作有限公司)歇菜關停。
以至于很多年過去之后他還是耿耿于懷,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為什麼這部自己最滿意、最中意的作品竟然在票房上輸得一塌糊涂?
所以吳宇森后來在好萊塢獲得成功后,曾試圖買回底片重新剪一部導演版的《喋血街頭》。只可惜那些底片早已經被當作垃圾扔掉,至此,吳宇森最滿意的一部作品也成了他最遺憾的一部。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理解,因為當時的觀眾,都是戰后成長起來的一代,那個時候又恰逢香港經濟騰飛,紙醉金迷下還有多少人愿意回憶悲情呢?

好在當時電影市場好,之后吳宇森又聯合張家振等人成立新里城電影公司,用2個多月的時間就拍出了偏喜劇風格的《縱橫四海》,總算沒有辜負投資方的信任。
雖然《喋血街頭》的票房成績不怎麼樣,但該片還是被無數觀眾視為是吳宇森暴力美學的巔峰之作。
即便梁朝偉在表演上還有很多電視劇表演上的風格,但他還是通過動靜適宜的表演,把人在極端情境下的心理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歌神」也沒有辜負吳宇森的信任,他將吳氏風格中那份始終未變的兄弟情義演繹得讓人心疼和動容,相比他在《旺角卡門》中的表演,個人覺得《喋血街頭》的表演才是張學友從影生涯的巔峰演技。
雖然兩個角色都是小混混,但張學友在《喋血街頭》里的表演更上一層,演技方面更是駕輕就熟,他也因此首次提名了翌年的金像獎最佳男主。​

對于李子雄飾演的細榮,原本這個角色的發揮空間是最大的,當年的狄龍就是憑借這個角色獲得業內獎項認可,但李子雄在《喋血街頭》中表演層次并不明顯,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李子雄的面相所致。
當年的狄龍一臉正氣,讓他演反派反轉時的視覺沖擊力可想而知。而李子雄的面相很容易讓人猜到后面的劇情,所以對于他的反轉觀眾會有預期,演員自然展現不了演技。
但即便如此,李子雄還是將細榮的世故、貪婪演繹得讓人咬牙切齒。特別是當他親手將子彈射入兄弟的頭顱時,很多人恨不得想要穿過熒幕去滅了他!
我們欣賞阿輝的重情重義,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更像細榮。影片中的細榮從小就被父親教育有錢就高貴,沒錢就下賤。
這樣的經歷,正如我們每個人小時候總會被身邊人告誡,長大后要光宗耀祖一般。于是,當我們走向社會后,在出人頭地和金錢、名利面前,也漸漸迷失了自己。​

說到這里,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忽然明白了吳宇森的良苦用心,在他的暴力美學外衣下,總是藏著一些簡單卻又發人深省的道理。
還有電影中最后的那個畫面,為輝仔報仇的阿B開車追著昔日的兄弟細榮,在畫面不斷的切換下,三兄弟一起單車飛揚的青春時光,再次出現在了他們的記憶里。
可惜那樣的時光,再也回不去了!而彼時的徐克和吳宇森,大概也是如此吧!
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只有失去時,才會頻頻想起曾經的肝膽相照的日子,才能明白有彼此相互陪伴時的珍貴。
盡管這部影片「過于悲傷,看不到希望」,但它還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面對這世間所有的邪惡和背棄。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