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會是我們所熟知的生命體嗎?科學家:有可能無處不在

雖然近幾十年來人類的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航天和深空探測技術日新月異,我們也發現了許多與地球相似的「超級地球」,但是截至目前,我們也沒有發現地外生命存在的直接證據和線索。

外星生命的形態按照機率來推算,即使是在銀河系,也應該存在著數以千萬顆與地球幾乎相同自然環境的行星,理應存在著地外生命,不過我們既沒有發現他們,也沒有他們造訪地球的痕跡。還是應了那個終極疑問:「他們在哪里呢?」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向我們呈現出了經典的外星生物形象,有的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有的身材矮小、擁有超能力;有的幾乎與地球人一模一樣,這些形象我們一眼就能夠識別出來,都是我們所熟知的生命類型,像《沙丘》中的巨型沙蟲,雖然與人類形象大相徑庭,但我們也知道,它們也屬于典型的生命。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些影視作品中的外星生物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參考了地球生命的特征,我們實在想象不出「陌生」的外星人到底能有多陌生。
近期,有科學家在國際天體生物學會議上,闡述了一個讓人驚訝的觀點,即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外星生命體存在的方式,立即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之所以科學家們如此好奇,是因為這種觀點中提出的外星生命的存在方式,完全超脫了以往人們對生命的認知。
與環境相融的生命形態這種觀點的提出,是基于早期地球上的生命存在形態。在地球剛剛誕生之后的數億年之內,當細胞還沒有形成之前,其實地球上就已經存在了一些具備生物活性的物質,它們沒有細胞壁和細胞膜的結構,因此無法將內部的「活性物質」與外界環境隔離開來,相反地,它們「內部」的物質,包括DNA,與周圍的環境是融合的。

這種「生命形態」,不僅消除了細胞之間的界限,同時也消除了不同「生物」個體之間的界限,其基因的流動是水平的,也就是說不同個體之間可以開展基因交流,而不像現在地球生命體是「垂直」方向的基因流動,即依靠遺傳來自于上一代。科學家們推測,如果自然環境中擁有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和基礎能量來源,那麼這種「生命形態」以及生理活動的維持,將完全有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在上述前提下,科學家提出了「沒有理由假設外星生命使用與我們通常所知的生命相同的生化過程」這樣的結論,這也是這麼多年以來,一些科學家執著于在世界上最極端的環境中尋找生命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推動他們在宇宙中其他的極端環境中尋找生命。
尋找特殊外星生命的努力非生物分子只是遵循物理學原理并以易于人們「理解」的方式進行組裝,而生命體則跨越了這個障礙,能夠創造出與環境不同的獨特組合,可以認為地球生命體是其中的一種組合方式。
如果上述觀點成立,那麼雖然不同的生命體組合方式不同,但是維持生命體的活性,都必須消耗能量,一方面創造了自己的復雜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新陳代謝產物,比如地球上的動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植物體產生的氧氣,如果沒有地球的各種生物,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水平,就不會持續地保持下去。

因此,對于下一步的深空探測特別是尋找外星生命任務來說,比如運用韋伯太空望遠鏡來搜索類地行星、尋找地外生命,其重心就放在了對系外行星的大氣層開展深入觀測,以此來試圖獲取這些標志性的「生物污染物」。說不定以后在一些行星的極端環境下,比如沸騰的酸、超高濃度的甲烷等等中,會檢測出一些本不應該存在的組合分子,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有一些特殊的「生命體」通過自身的生物活性,來維持這種平衡呢?

現在,有很多研究團隊和組織,通過大型射電望遠鏡,利用無線電傳輸的方式來發射一些信號,試圖取得與地外文明的交流與聯系。也有一些研究機構,正在加速研發其他信號傳輸的載體,比如尋找外星文明對激光的使用痕跡。

不過,通訊并不是我們能夠從宇宙深處檢測到的唯一「文明信號」。如果外星存在高智慧的文明,就有一定的可能產生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些工業污染物(或者影響),比如類似地球上產生的氯氟烴、二氧化氮、異常的紅外線輻射等等,這些特征用天文望遠鏡就可以直接探測到。

目前,人類發射的幾枚探測器,已經邁向了太陽系的邊緣,前有旅行者1號和2號,后有先驅者 10 號、先驅者 11 號和新視野號,以后肯定還會有更多。我們人類能這樣做,高智慧的外星文明也極有可能會這樣做。
所以,我們太陽系甚至地球的周圍,或許就已經充滿了不被人們所知曉的生命形態,或者地外生命已經準備開始這樣做。我們到現在還沒有發現他們,但并不意味著他們不存在。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