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世紀騙局?「他」用野史編纂隋煬帝弒父淫母比禽獸還不如 竟讓大家相信千年...






《隋書》用一段楊廣「弒父淫母」的「香艷、陰謀」故事記錄了隋文帝楊堅之死,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把楊廣塑造成一個繼「奪嫡」之後又「弒父」、「姦母」、「篡位」的無恥小人,一個禽獸不如的流氓惡棍!
《隋書》的編撰者魏徵等人作為新朝大唐的臣子,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批判舊王朝、詆毀舊統治者的機會,所以經過加工處理後,將這個故事收錄進了官修正史。《隋書》有關隋煬帝「弒父淫母」記載直接取材於趙毅所著的野史——《大業略記》。

這本書的史料來源其實並不可靠,大多是當時民間流行的一些雜談、軼聞和傳說。眾所周知,隋末唐初的百姓對「暴君」楊廣可謂恨之入骨,所以趙毅很可能正是懷著同樣的心情、出於批判楊廣的考慮,才根據民間傳說創作出了這個故事。



【隋煬帝下江南並非愚蠢 江都才是他的「老巢」】

三征高麗失敗之後,往昔強盛的大隋帝國境內已烽煙處處,形勢非常危急。隋煬帝楊廣感到自己的威望難以鎮得住他手下那些門閥貴族,在感覺到大部分的大臣並不認同他時,他害怕了,他感覺這個被眾多關隴門閥貴族包圍著的帝都長安不再安全。於是楊廣又幹了一件可以說是愚蠢的事情,那就是下江都

下江都以常人的思維簡直不可思議,一個皇帝置國家的政治中心不顧,卻流連在千里之外的江南小城,要知道雖然當時的江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跟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城長安比起來依然差得太遠。這樣不但大大增加了控制國家的行政成本,而且打亂了之前​​已經成熟的政令渠道,使得整個上層無力化,簡直是變著法子走向國家毀滅的境地。

不過站在楊廣的立場換位思考下,會發現楊廣下江都其實非常順理成章。楊廣在隋文帝開皇八年為行軍元帥,統轄九十路總管,雄兵五十一萬八千渡江滅陳,結束了南北朝長期的對峙,統一全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在平定南方的陳朝之後,為了鞏固對江南的統治,隋文帝任命楊廣為揚州總管,出鎮揚州即江都。

比起長安,江都才是楊廣真正的老巢所在。待在江都遠比待在貴族門閥林立的長安更能令楊廣舒心。當然盜賊蜂起也是楊廣最終下江都的一個重要原因,縱觀隋末的農民起義,北方比南方嚴重得多。楊廣並不是一個白痴,相反他非常地聰明,蘇威的那番關於盜賊越來越近的說法雖然讓他非常生氣,但是也確實起到了警鐘的作用,楊廣身前有到處蜂起的盜賊,身後又有眾多居心叵測的貴族門閥,於是下江都也就成了一個非常自然的選擇。



【隋煬帝雄才大略 不應當完全被否定】

秦始皇做過的事,隋煬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沒有開運河。
人們對秦始皇、唐太宗的功績多有肯定,但談到隋煬帝時卻多是惡語。隋唐時期的名臣魏徵親眼看到隋亡唐興的全過程,以隋為鑑成了他勸誡唐太宗時常用的法寶。了當時的現實政治服務,魏徵在主持編撰《隋書》時,不免要著重強調隋煬帝作為暴君的失誤,有意無意地抹煞這位「慨然慕秦皇、漢武之功」,雄心勃勃的君主的一切歷史功績。

一千多年來,魏徵的觀點很容易被人們接受,今天我們對隋煬帝的功罪的評價,應當能比魏徵他們更實事求是。



秦始皇焚書坑儒,隋煬帝修繕圖書,結交儒生,按「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的理念,大辦學校;秦始皇用七十萬驪山徒為自己修佔地成千上萬畝的陵園,隋煬帝生前沒有給自己修陵墓,他埋在揚州,佔地只有雷塘數畝田。
在中國從門閥貴族政治向科舉官僚政治轉化,從門閥社會向門閥後社會轉化的歷史關頭,宇文泰、宇文邕、楊堅、楊廣、李世民、武則天六人都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遠的是隋煬帝和武則天。可這兩位在歷史上卻是髒水被潑得最多的。

然而,頗具才幹的楊廣卻在執政14年後亡國,使隋朝成為著名的短命王朝。

歷史學家的分析,也許都是隋亡的理由,但還有一個幽暗的歷史角落需要照亮,那就是隋煬帝對官場貪腐近乎過度的包容寬縱。這種對腐敗的寬容,令朝廷貪腐肆無忌憚、囂張霸道,成為人神共憤、惡性擴張的社會毒瘤。楊廣「並不比其他皇帝更暴虐」,但縱容貪腐的結果,卻使得民怨沸騰;征高麗、修運河的徭役征伐,成為壓垮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轉載自 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