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手指關節為何會「咔咔」響?

●掰手指關節為何會「咔咔」響? 文:新華網—科學原理一點通FB : 分享自由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某位黑社會大哥一派威風,橫着眼睛轉一轉脖子,掰一掰手指,就會發出「咔咔」的響聲,於是眾人或目瞪口呆,或望風而逃。那麼,這「咔咔」聲是怎麼回事呢?能說明這位「黑大哥」武功超強嗎?其實,這只是指關節發出的聲音。我們之所以能靈巧地活動身體各部位,全依賴關節的存在。成人有206塊骨頭支撐起我們的身體,而關節就是骨與骨之間連接的紐帶。每個關節都是由纖維結締組織、軟骨與骨連接形成的,外面包裹著關節囊,與關節面構成了一個封閉的關節腔,這個小空間裡存儲的有潤滑、緩衝作用的關節滑液,能夠確保我們活動自如,不會像殭屍一樣全身僵硬,跳着走路。為了使對應的關節面互相緊密貼合,關節腔內的壓力是小於大氣壓的,這使關節更趨穩定。當突然受到外力拉動彎折時,腔內的空隙隨之變大,壓力降低,溶解在滑液里的氣體便析出形成小氣泡,又迅速破裂擴散而發出彈響聲。不僅我們在電視劇中見到的這種示威性的掰手指的脆響聲,當我們突然伸展四肢、扭轉身體時,也可能會聽見自己的胳膊、腿或腰部發出「啪啪」的響聲,不過聲音比較沉悶,一般也沒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而且不可以短期內重複發生,必須等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後才會再次有響聲。這被稱為生理性關節彈響,常見於中青年人群,幼兒不會出現,少年時期和老年階段也比較少見。由於生理性關節彈響發生時,關節腔內的壓力發生變化,關節囊受到拉伸,刺激滑液分泌增加,使關節的靈活性增加,所以適度的關節彈響能避免長期呆滯導致的關節功能退化,反而對身體有益。在醫學上,有些醫生會利用推拿方法讓不適的關節發生彈響,可以起到舒筋活絡、緩解痙攣等作用。讓關節發生彈響的最簡單的掰手指不僅是「黑大哥」耍威風的道具,也是很多人平時喜歡乾的事,或喜歡聽「咔咔」的聲音,或感覺手指舒服,或純粹為了耍帥擺酷。雖然沒有科學依據證明頻繁的掰手指會導致軟骨損傷、關節炎等健康疾病,但是如果哪天你耍帥過了頭,一個用力過猛,就可能造成關節周圍韌帶急性損傷,或者肌腱錯位,有這個習慣的小夥伴們可要多加小心哦。除了生理性關節彈響外,有時候還會因為關節的損傷、病變等,連續發生關節彈響,響聲或清脆或沉悶或磨砂質感,同時可能伴有痛感或感覺關節似乎被什麼東西卡住,不能自如地轉動了,這就是病理性關節彈響,需要儘快去醫院治療。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關節都至關重要,無論吃飯、走路、玩遊戲都得靠各個關節協同合作才能完成,頸椎關節、肩關節、胯關節、肘關節、腰椎關節……缺一不可,我們平時要加倍愛惜自己的每一個關節,不要等到它「耍威風」不幹活了再去着急後悔。#讀完記得留言你的意見哦!謝謝!更多精彩好看的,請like我們的page:www.facebook.com↑點擊這↑ 謝謝點贊✓感恩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