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王國——印度的特殊飲食文化

印度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麵食。北方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東部和南方沿海地區以大米為主,中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由於各種宗教的不同禁忌,有些肉類在印度不能吃,漸漸地演化成了以素食為主的飲食體系。印度人還常以一種被稱為「饢」的麵餅為主食。無論在高級餐館還是在街頭樹陰下,時常可以看見印度人席地盤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塊饢,蘸上菜糊、湯汁以及用豌豆、綠豆等各類豆製品熬成的豆湯,津津有味地吃着。還有一些食物把餅與馬鈴薯結合起來。另外,手抓飯也是人們十分喜愛的食物。每個人吃飯時用右手將飯菜反覆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不過,手抓飯只限於自己家裡或非正式場合,在上檔次的餐館用餐或出席正式場合,印度人依然使用刀叉作為餐具。 印度人在口味上尤喜食咖喱,嗜好酸辣,重油重色。烹調方法以燒、煮、燴、炸、炒為常見。葷菜烹制,喜用掛糊,不善用漿,丁香、八角、小茴香、豆蔻、辣椒粉、黃姜粉、格拉瑪什拉粉用量驚人。紅茶為印度一大特產,飲用時需燒煮,並加入白糖和奶粉。在眾多的印度菜肴中,咖喱類菜為其最大特色。其烹制方法多樣,原料使用各異,口味各具特色。印度是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在印度信徒對信仰十分的牽扯。這一點也體現在了他們的飲食上。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耆那教徒更是嚴格吃素,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印度菜的特點印度人在飲食方面,也有他們的獨到之處。比如蔬菜的做法就截然不同,他們喜歡把蔬菜都磨成了糊糊,顏色有綠的或者黃綠色。吃的時候,如果是饢,就撕下一 塊,再用手去蘸菜糊糊後吃(這就是所謂的手抓飯),如果是米飯,就把菜糊糊澆到上面,攪拌後吃(一般有勺子),味道當然和中餐大不相同。印度人的主食是大 米和麵食。北方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東部和南方沿海地區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由於各種宗教的不同禁忌,有些肉類在印度不能吃,漸漸地演化成了以素食為主的飲食體系。印度人除了牛肉不吃外,雞肉和羊肉都是主要食物,因為牛在印度被供奉為神。印度人還常以一種被稱為「饢」(Naan)的麵餅為主食。無論在高級餐館還是在街頭樹陰下,時常可以看見印度人席地盤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塊饢,蘸上菜糊、湯 汁以及用豌豆、綠豆等各類豆製品熬成的豆湯,津津有味地吃着。還有一些食物把餅與馬鈴薯結合起來。如Masala dosa,一種薄脆的卷餅,餅里卷了馬鈴薯等什錦蔬菜。Malai Koft,是炸馬鈴薯泥配餅。還有一種用麵皮包的馬鈴薯泥,將其餡成粽子的形狀,然後下鍋炸。其次,手抓飯也是人們十分喜愛的食物。每個人吃時用右手將飯菜反 復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不過,手抓飯只限於自己家裡或非正式場合,在上檔次的餐館用餐或出席正式場合,印度人依然使 用刀叉作為餐具。飲料方面,印度有一種流行很廣的奶茶,叫Chai。因為是熱飲,特別適合在寒冷潮濕的早晨,喝上一杯,感覺很好。拉昔(Lassi)是一種酸奶,分為普通酸奶、果料酸奶(香蕉、芒果等)。建議遊客多喝酸奶,甚至在腸胃不適時也可以喝。酒類飲料在印度不容易得到。雖然印度有啤酒廠,也有自己的威士忌,可是在 一般商店裡和餐館裏買不到啤酒,可能是店主擔心不同禁忌的人忌諱。通常在遊客常去的餐館裏,可以提出要求,餐館的人會出去代買回來,啤酒比較貴,最常見的 品牌King fisher,需80盧比一瓶。總體來說,印度菜的一大特點就是糊狀菜居多,而且還加以各種色素,因此常有黃的湯,綠的糊,紅的泥。如果沒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是很難習慣的。此外,無論在 家庭還是餐館,印度人認為生水是最好的飲料(建議最好煮沸),餐桌上總會有一杯涼水。印度飲食的衞生狀況不太好,來此旅遊的遊客大部分都有腸胃不適的症 狀。所以,由於個人體質不同,注意飲食衞生是必要的。印度主要事食物列表:Dal:是主要的素食菜之一,由幾種大豆混合香料,經長時間熬制而成。Tandoori:印度式的烘烤。Lassi:印度酸奶。印度甜品:香濃甜滑,非常值得品嘗。Chutney:印度小蘸料,微酸中帶點薄荷的香味。小編收藏了許多關於:素食譜,健康,生活百科,親子教育等好文章!歡迎到我的Facebook專頁按【讃】追蹤。請點擊以下網址:www.facebook.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