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拜古人為師!15大高度發展史前文明曝光:現代人完全輸了.....





1、埃及基沙高原的獅身人面像
基沙高原的獅身人面像,正對著東方,經最新天文分析和地質分析,其建築年代可能要比考古學家早先的估計要久遠的多。美國地質學會修齊教授說,獅身人面像的身體受到的侵蝕似乎不是風沙造成的,風沙造成的侵蝕應該為水準、銳利的,而獅身人面像的侵蝕邊緣比較圓鈍,呈蜿蜒彎曲向下的波浪狀,有的浸蝕痕跡很深,最深達2米。

另外上部侵蝕的比較厲害,下部侵蝕程度沒這麼高。這是典型的雨水浸蝕痕跡。而獅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千多年,其餘時間被掩埋在沙石之中。

如果真是建於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風沙侵蝕的話,那麼同時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築,也應該受到同樣程度的侵蝕,然而古王朝時代的建築中沒有一個有獅身人面像受侵蝕的程度嚴重。

而從西元前3千年以來,基沙高原上一直沒有足夠造成獅身人面像侵蝕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釋這些痕跡是很久遠以前、基沙高原上雨水多、溫度高時的時代殘留下來的。
另外根據天文學計算,西元前11000年~西元前8810年左右,地球上每年春分時太陽正好以獅子座為背景升上東方的天空,此時獅身人面像正好對著獅子座。根據以上分析,考古學家推測獅身人面像很可能建于一萬多年前。科學家最新的發現表明,獅身人面像有曾浸在水下的證據。



2、古希臘文明的劇場
古希臘文明遺留下許多令人驚歎的遺跡,其中之一的迪奧尼索斯劇場,可容納1萬5千人,音響效果也不錯。雖屬野外劇場形式,但在舞臺中央,即使很小聲講話,在觀眾席上也可聽得很清楚,此種高超的設計技術我們現代人類也無法達到。



3、洪都拉斯的水晶頭蓋骨
1927年,在現今的洪都拉斯發現了一副水晶頭蓋骨,其年代估計約在瑪雅文明時期。這是一副利用高純度透明水晶製作而成,與人類的頭蓋骨沒有差別。其水晶頭蓋骨沒有留下任何使用工具的痕跡,即是一副完整的水晶雕成的。

水晶的硬度約為7度,使用一般的刀子絕不可能不在水晶上留下痕跡。當用鐳射光照射其鼻孔時,整個頭蓋骨均放出光芒。因此,科學家推測,頭蓋骨的內部有複雜透鏡的反射效果。我們現代技術也很難達到這樣的水準。


4、五千年前的巴比通天塔
位於古巴比倫遺址的、建於5千年前的巴比通天塔,長寬各91米,用巨石砌成,共七層,高達上百米。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著作中也記載了這麼一座巴比塔。他在西元前460年遊覽巴比倫城時,曾見到了已經荒棄的巴比通天塔。

按他的描述,巴比塔有一座實心的主塔,高約201米,共有8層。外面有條螺旋形通道,繞塔而上,直達塔頂,並在半途設有座位,可供歇腳。希羅多德記下的塔基每邊約90余米,高度也約90米。

他還記敘巴比通天塔上“建有一座大神廟,裡面有張精緻的大睡椅,鋪陳華麗,旁邊有一張金桌子。”希羅多德的記載,大致把巴比通天塔的巍峨雄偉描繪出來了。



5、英國4千年前的巨石群
在西歐各國中殘留著許多巨石建築,其中尤以英國南部索爾斯伯尼平原的巨石群最為壯觀,難度也最高。該豎立著的高大的巨石圍欄,由高4公尺、重25~30噸的巨石構成,其偉容就突然出現在完全空曠的大原野中,毫無任何遮擋。

一般認為已有4千年的歷史,現已證明,巨石群是依靠高水準的土木技術建造,而所用的巨石來源於33公里和200公里外的地方,只有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才能做到。據科學家研究,巨石群巧妙地隱含了很多天文知識。


6、復活節島的1千尊巨石像
復活節島位於距離智利海岸3700公里的海上,島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島上發現有約1千尊巨石像,像的頭部異常的大,耳朵從頭頂往下長長垂著,兩手臂也是長垂著緊貼著身體,嘴呈一字型,臉就面對著遙遠的太空。
大部分石像重約20噸,高度從3.5公尺到4.5公尺不等,最大的高約10公尺,重達90噸,在尚未完成的石像中,還有比這大兩倍的石像。其中一部分石像還戴有用紅色火山岩製作的帽子,而要把這些帽子戴在石像上比製作石像本身還要難。同時,石像上還有用白色珊瑚石所作的眼球。
據考證,所有巨石像均來自島上另一地的採石場。除石像外,島上也發現其它一些遺跡,其中包括刻有像東方文字的象形文字的木板。



7、亞歷山大裡亞大燈塔
在埃及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亞歷山大裡亞大燈塔,是一座聳立在大海上高達150多米、原高為16層的巨大白色大理石建築。而現代人類直到20世紀以後才掌握了這種高大建築物所必需的建築技術。
類似這樣的巨石建築世界上還有很多。傳統觀點認為現代人類出現文明最多也不過幾千年歷史,幾千年前的人類還處在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怎麼會有如此高的科技水準呢?幾千、幾萬年前怎麼會有如此高度的人類文明呢?顯而易見,這些巨石建築只能歸結為史前人類的文明遺跡,它們是人類史前文化的見證。

從現已發現的史前科技文明判斷,史前人類曾具有極高的科技水準,許多技術甚至連我們現代人類也無法達到,然而它們是遠古時期的產物。史前人類對地理和天文知識的認識也可媲美我們現代人類的水準。


8、兩萬七千年前的紡織術
中國新華社倫敦2000年4月26日電:美國考古學家發現,早在2萬7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以狩獵為生的原始人就發明了紡織術,他們能夠利用織機織造帽子、衣服、籃子和網等物品。

據《英國考古學》雜誌報導,此前考古學界一直認為,紡織術是在距今約5千至1千年前,即農業文明開始之後才出現的。美國伊利諾大學的奧爾加﹞索弗博士及其同事說,他們分析了在捷克共和國境內發現的90多塊舊石器時代的陶土碎片,發現上面有紡織物印痕。
這些痕跡展現了多種纖維編織技巧,包括纏結、平織等編織法。其中平織必須使用織機才能做到。由此可見,狩獵時期的原始人已經擁有精良的紡織品,而不是人們原先想像的那樣只有獸皮可穿。

根據這一發現,索弗等人對在歐洲發現的一些舊石器時期女性塑像也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這些塑像頭上有一些像髮辮一樣的纏結物,以前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髮式。索弗博士說:“現在看來,說它們是帽子更為貼切。”



9、二十八億年前的金屬球
在冶煉技術方面,在南非的克萊克山坡,礦工們發現了幾百個金屬球,而這些球所處的地層據考證有大約28億年的歷史。環繞鐵球的凹槽十分精緻,制鐵技術專家認為很難解釋成是自然過程形成的。

10、六億年前的金屬花瓶
1852年6月5日《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以“過去時代的遺物(A Relic of a Bygone Age)”為題報導,在麻塞諸塞州Dorchester 地區6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岩石層中發現了金屬花瓶,是一種呈鋅白色的合金,經測定,含有大量的銀成份。



11、四千年前的鐵柱
豎立在印度新德里(New Delhi)紀念塔寺廟裡的一根高約7公尺,直徑約49公分,重約6噸,估計至少有4千多年歷史的古代鐵柱,至今沒有任何生銹現象,磷、硫、風雨侵蝕對它都不起任何作用,這是因為此鐵柱的99.72%成份是由極高度的煉鐵所形成的,現代人類都不可能達到這樣高的煉鐵技術。


12、史前地理學
在地理方面,土耳其人哈基 . 亞哈馬德早在西元1559年所繪的地圖上就標明了南北美洲的海岸線,但是旅行家和地圖繪製者發現美洲卻是整整兩個半世紀以後的事。另外在距今3500年的西藏古文書也有關於美洲的記載。

土耳其人奧倫奇 . 費那烏斯在西元1532年繪製的南極地圖海岸線與現代南極地圖極為相似,另外還精確地繪出了南極在8000年前冰封前的大陸形狀。而現代人知道南極冰封下的地形是西元1958年科學家通過穿透冰層的勘測才知道的。上面所有這些16世紀的地圖都是他們依據更為古老的地圖臨摹下來的。


13、史前天文學
古代人類有非常豐富的天文學知識,如已發現的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所隱含的天文知識,瑪雅曆,非洲多汞人的天文知識,南美洲蒂亞瓦納科遺址的天文曆法,人造月球等等。從已解讀的古代曆法可知, 它們所掌握的天文知識是相當準確的。



14、瑪雅曆法
瑪雅人是一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具有高度科學文明的民族。這個神秘的民族曾居住在今墨西哥尤卡敦地區和瓜地馬拉,洪都拉斯等地。考古學家們認為,瑪雅人具有極為光輝燦爛的文明。

在瑪雅文化裡有著許多有關人類,生命和宇宙之迷的答案。在尤卡敦半島和現在瓜地馬拉的一些地方還可以看到許多瑪雅人留下的金字塔,廟宇和一些古建築。還有不少石雕和許多謎一樣的碑文。



15、非洲多汞部落的現代天文知識
在非洲有一個叫“多汞”(Dogon)的部落,在他們的思想概念中,從很遙遠以前便對天狼星具有十分詳細的瞭解。而天狼星是如此的難以觀察,以至於現代人直到1970年才獲得它的第一張照片。

以下是多汞人對天狼星的描述及現代天文學的證實:在多汞人的傳說中天狼星是雙星系,而現在天文學家用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天狼星果然有兩顆伴星。

多汞人知道其中一個伴星(天狼星B)的運行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大約50年就環繞天狼星公轉一周,而據天文學家研究,目前確認其週期為49.98年,與多汞人的資料非常接近。
多汞人認為天狼星B是白色的,是天上最重的星,是由一種比鐵還重的所構成。現代研究證實,天狼星B的確是白色矮星中最具代表性的星球,會發出白光,其直徑與地球類似,但質地卻與太陽接近,所以其密度是水的13萬倍,是鐵的1萬6千倍。
此種高密度物質,地球上根本不可能存在,其單位重量(比重)是已知星球中最大的。多汞人還早就知道土星有環,木星有4個主要的衛星。



轉載自:科技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