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殺子、夫殺妻 全村集體被迫「握彈自殺」!揭露日軍在琉球引發大屠殺之因(12P)



琉球人是一個質樸的族群,琉球則是一個美麗的群島,從飛機上看去像一把散落於碧綠絲絨毯上的寶石。歷史上的琉球人就生活在這些島嶼上,同樣過著樸素的生活。但晚清時琉球被日本強行割佔,且一直沒有得到任何法律的承認。因此,琉球人民對於日本人長期的血腥欺壓極度反感,他們一天也沒有停止過要求琉球獨立的運動。




日本從1879年到1945年對琉球的血腥欺壓本已使琉球人民極度反感。1945年4月,日本政府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宣言》歸還一切被佔領土時,竟然以擔心琉奴帶領支那人清算日本為由,下達所謂玉碎令要當地駐軍殺光琉球人。以當年在滿洲實施三光政策而臭名昭著的琉球駐軍司令牛島滿,再次故伎重演,對琉球人民展開瘋狂的屠殺。據不完全統計,在美軍登上琉球前日軍共屠殺琉球民眾26萬餘人,屠殺規模之大,僅次於南京大屠殺。在這斑斑血跡尚未乾涸的27年後,日本侵略者又捲土重來。



美軍對日本本土的狂轟濫炸和其它各地戰場的節節敗退,都使日本政府和軍事大本營明白:敗局已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琉球都不會再歸日本佔領。如果投降,也毫無疑問地要將琉球交還中國。既然琉球不能為我所有了,那就寧可玉碎也不能讓你瓦全。因此,日本大本營向當地守軍下達玉碎令--血洗琉球、殺光琉球民眾,讓你寸草不留。這是日本守軍開展琉球大屠殺的首要原因。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日本佔領琉球60幾年,對琉球人民實行長期的慘無人道地奴役和壓迫,早已將琉球人民逼向了敵對面。日本有效統治時期,琉球民眾的反抗就從來沒有斷過,一旦戰敗撤離琉球,使島上的幾十萬民眾為美軍所用,將成為進攻日本本土的生力軍。琉球人民的復仇行動,將加速日本本土的滅亡,為防後患,需要斬草除根,使你沒有復仇的機會。



第三個重要原因是,琉球群島上的所有軍事設施都是日軍奴役琉球民眾修建起來的,大多數島上的民眾對周邊的防禦工事、軍隊駐地和後勤基地都一清二楚。如果為美軍所用,則一切軍事部署都會暴露無遺。本來可以將民眾驅離防區,不開殺戒。但日本軍隊殘暴成性,又加上玉碎令不可違抗,因此,就採取了最無人性的手段---全部殺光。

第四個主要原因是,島上沒有補給來源,不利長期抗敵。而十倍于軍隊的民眾又是最大的消費群體,形成了一種軍民爭食的局面。很多島上守軍為減少民眾對物資的消耗,還沒等軍方下玉碎令就將成批成批的民眾趕到懸崖上去集體跳海自殺,將赤手空拳的民眾趕到陣地前沿和彈著密集區去送死,以減少民眾對戰爭的拖累。



沖繩人作為琉球的後代,被捲入侵略戰爭是一種多重的不幸。太平洋戰爭末期,沖繩登陸戰爆發。一些日軍基層軍官眼見陣地不保,宣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逼迫百姓以村為單位集團自決。他們將平民趕入洞窟,提供手榴彈等武器,令其相互殘殺;在更慘烈的地方,無辜百姓連槍支彈藥都沒有,只能在威逼下用菜刀斧頭結束親人的性命:父親殺掉兒女,丈夫殺掉妻子,兒子殺掉母親……強迫民眾自殺後,不少軍人卻設法活了下來。



這場屠殺具有更深刻的反人類性格,卻難以得到中國與韓國等國受害民眾的同情,因而在追究戰爭責任時,這一頁被匆匆翻過並深埋在記憶深處,一直無法安頓。沖繩雖為日本國的一部分,沖繩人卻難稱真正的日本人。沖繩民眾親眼目睹帝國最狼狽的醜態,真切感受到與日本和日本人的距離。戰敗初期一段時間內,沖繩民眾稱呼日本人時就常用加帕尼(Japanese的音譯)一詞,這也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他們與日本的距離感。



愛好和平的沖繩人,在屢被出賣的經歷中,也被捲入暴力——這是他們最抵觸的東西。第一次琉球處分導致沖繩青年被迫充當日本侵略軍的炮灰。不認同日本的沖繩人,卻在被掠奪的狀態中,承擔著日本的戰爭責任。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作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唯一發生過本土戰役的區域,沖繩在戰爭後期就已被丟卒保車



後兩次琉球處分把美軍引入沖繩人的美麗家園。美軍登陸後就沒打算離開,立刻著手劃出日後的軍事基地範圍,禁止本地人踏足,致使許多沖繩人連祭拜祖先都只能隔著鐵絲網進行。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沖繩的美軍持續建設軍事基地,1972年施政權返還日本後,日本本土的美軍基地也開始向這裡轉移。到90年代,整個日本的美軍基地大部遷至沖繩,這個比例還在增大。

遭受重重苦難,在背棄和疏離中生存下來的沖繩人,卻擁有一座和平祈念公園。這裡同時供奉著死於沖繩戰的百姓、日本士兵和美軍士兵,還鐫刻著朝鮮、臺灣僱傭兵的名字。這座位於主島南端的陵園,在海濤的拍擊聲中平等地超度所有亡靈,哪怕是曾經的施暴者。



琉胞之不願對日本屈服,數百年來即如是。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一六零九)日本第一次侵犯琉球時,琉球志士曾在明南京國子監讀書時任琉球王國要職的鄭迵,便因反抗日軍(那時侵犯琉球不是日本的薩摩蕃)被處下油鍋的慘刑而死。



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琉球國王尚泰被日軍擄往東京,琉球王國滅亡。次年(一八八零)尚泰原派至北京求救的使臣之隨員林世功,始則絕食上書,終則自刎殉國,與鄭迵真可後先輝映。



林世功是清代琉球王國派到北京入國子監讀書的最末一批學生之一,學成回琉球后,曾任王世子講官。他在國子監讀書時做的詩,曾刻成一冊,前面有孫話讓的父親孫衣言做的序,筆者曾見過。林世功的絕命詩有云:古來忠孝幾人全,憂國思家已五年,一死猶期存社稷,高堂專賴弟兄賢。




本帖最後由 peanutgeneral 於 2015-10-13 15:39 編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