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自製豆漿!父女「雙雙中毒」神志不清 醫生提醒:煮豆漿時「1個細節」別忽視

近日,杭州7歲女孩珂珂和父親像往常一樣吃早餐,喝著和平常一樣的自製豆漿。由於趕時間,珂珂父親待豆漿煮沸後立即盛出,稍加放涼後便和孩子一起飲用。沒想到,幾個小時後,父女二人被送入醫院救治......



喝自製豆漿,父女二人中毒送醫
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廳接到120轉運電話,從救護車上下來的正是珂珂父女。此時距離他們食用可疑豆漿已超過了4小時。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醫護人員迅速判斷出這對父女極有可能是食物中毒了。
據當日急診值班的兒科楊廣飛副主任醫師回憶,珂珂送到急診時特別興奮,像魔怔似的,一會兒嘴裡念著:「老師來了」「我要去上課」,一會兒又嚷嚷著頭暈難受、煩躁不安,但面對醫生或家人的詢問時,卻呼之不應、無法對答。
經過搶救,珂珂的神志逐漸清醒,生命體征也平穩了下來。這也證實了醫生最初的判斷,珂珂一系列「不正常」的表現很有可能是由於毒物所致的神經障礙。



通過詢問,醫生了解到,當天,珂珂在上早課的時候就已經不舒服了,但當時癥狀較輕,僅僅表現為頭暈,沒有食物中毒常見的噁心、嘔吐等癥狀,因此沒有特別在意,直至後來出現頭暈加重、意識模糊、煩躁不安等表現,這才引起了學校老師的警惕,隨即送醫。


食用同樣豆漿的珂珂父親也出現了這些癥狀,由於攝入量較多,神經中毒癥狀更明顯,甚至出現了明顯的譫妄癥狀。經過醫院的血液灌流等治療,珂珂父親也逐漸康復。





追溯這次中毒事件的源頭,罪魁禍首竟是那杯 「自製豆漿」。
作為「國民早餐」之一的豆漿為何會致人中毒?原來,看似煮沸的豆漿實則並未熟透,它的「假沸」狀態,讓父女二人吃盡了苦頭。
「由於大豆富含蛋白質,且含有皂甙這類天然表面活性劑,使得豆漿表面很容易產生大量的肥皂樣泡沫,看起來好似『煮沸』,實際溫度只有80℃左右,達不到嚴格意義上的煮沸。在溫度不夠的情況下,大豆中的有害物質,又叫抗營養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凝集素等)不能被完全破壞或滅活,導致食用後出現中毒癥狀。因此,豆漿應在完全沸騰的情況下維持至少10分鐘,飲用才相對安全。」醫生提醒。



入夏後更需防範食物中毒
醫生表示,喝了未煮熟豆漿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輕則出現消化道不適的情況,嚴重者可累及神經、循環系統或損害到其他重要臟器功能。「在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的兒童群體中,食物中毒更為多見,且起病較急。因此防患於未然尤其重要,如避免食用污染、變質或來源不明的食品,需要煮沸的食物避免生食,注意飲食衛生,謹防病從口入」。
高溫季節已近,食物中毒事件多發,醫生提醒,如若孩子不小心誤食,當務之急是需做出及時的判斷和處理。



首先是識別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最常見的表現是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急性胃腸道表現,部分伴有發熱、怕冷、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癥狀。當出現煩躁、意識障礙、視物模糊、呼吸困難、尿瀦留等神經毒性癥狀或出現四肢發冷、皮膚蒼白時,意味著中毒程度較重,隨時可能危及生命。





其次是施行急救措施。
1.對於2小時以內發生的食物中毒,大量飲水及催吐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將還未消化吸收的食物稀釋並吐出,並封存嘔吐物標本,這裡需注意的是如果嘔吐物中有血性或咖啡色液體,應暫停催吐,儘快就醫。


2.對於2小時之前發生的食物中毒,可用開塞露灌腸促進有毒物質排出,並立即前往醫院,必要時洗胃。接下來就交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去處理,並應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提供中毒線索。




文章參考:騰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