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年前打造的劍,如今卻依舊「寒氣逼人」,不愧是「王者之劍」!

三國時期的曹丕曾道“越民鑄寶劍,出匣吐寒芒”,對“越民”的鑄劍術進行了高度的稱讚,而“越民”往往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之民”。

中國兵器史上鑄造純鉤、湛盧、毫曹、魚腸、矩闊5把舉世名劍的歐冶子即是越國人,且據《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記載,上述名劍均是歐冶子給越國國君勾踐鑄造。
與此同時越國人也確實依靠著自身彪悍的鑄造技術,以一個遠離中原地區的偏遠之地為國土,在列國爭霸的春秋時代一度號令中原各國,做到了“萬國皆服”。
前585年為了遏制南方的楚國過於強盛,中原霸主晉國在楚國邊境扶持出了一個吳國。而出於不跟晉國徹底鬧翻臉的考慮,楚國也選擇了“代理人”戰爭,在吳國邊境扶持出一個越國。
於是在楚晉兩個大國的操控下,吳、越在作為棋子的狀態下,陷入了長期的武裝鬥爭中。前506年吳國不負晉國的眾望,成功的攻入了楚國國都。

那曾想吳國在楚國國土上高歌猛進之時,作為楚國扶持對象的越國從其背後來襲,迫使吳國班師回朝,放棄兼併楚國土地的可能。
而也正是因為越國把自己到嘴巴的肉給打掉了,吳王闔閭於前496年興兵問罪。但遺憾的是吳王這次虧大了,不光軍隊被打敗,自己也因被射傷後傷口感染而亡。
在“殺父之仇”加持的勇猛下,前494年新繼位的吳王夫差不但興兵擊潰了越國軍隊,還將越王勾踐俘虜為階下囚,再後來就是我們熟知的勾踐“臥薪嘗膽”十年了。
這十年裡吳國數次兵伐中原,跟晉國爭奪霸主之位,然而雖然結果是確立了自身“霸王”的頭銜,但連連征戰之下吳國國庫變得空虛了。相對的它的宿敵越國則因臣服吳國,在它的“光芒”掩蓋下修生養息了十年,國力早已從兵敗之國恢復到了鼎勝。

此消彼長之下,前473年越王勾踐趁吳國在中原兵敗,一口氣滅掉了吳國。繼承吳國疆域之後,越王勾踐也撿起了吳國搖搖欲墜的“霸主”頭銜。
當時吳國爭霸中原,不光是把自身打的沒了國庫,他的對手晉以及齊同樣也都損失慘重,所以面對越國的強勢崛起,也都紛紛表示認同,並選擇默認它為霸主。
對此《史記》載“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而為了配得上自己霸主身份,越國勾踐之子鹿郢在繼位之後,效仿先王勾踐請歐冶子鑄劍的模式。

下令徵召大批越地工匠,鑄造屬於他的“王者之劍”,正因如此2000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有幸在浙江博物館看到被“官宣”為鎮館之寶的“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
該劍正面分別直刻有“戉(越)王戉(越)王;者旨於睗”的清晰文字,且鋒利的刀刃依舊“寒氣逼人”,讓人看了後背發涼。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