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男孩最容易犯的3個錯誤,真會毀了他們!你中招了嗎?

2018-08-12 68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interest WhatsApp 養男孩最容易犯的3個錯誤,真會毀了他們!你中招了嗎?都說男孩比女孩好養,女兒要操心,還得富養。其實,養男孩更應該小心翼翼,因為很多時候,男孩在童年期間比女孩的內心更脆弱。
和老公帶著兩個孩子在水上樂園玩,只聽見一個孩子媽媽一直在批評身邊的小男孩,還在不停地搶奪孩子手中的浮板。
男孩低著頭,一句話不說,只死命抓住自己的浮板,不讓媽媽拿走。原來,這個小男孩剛學會游泳,媽媽想讓他多鍛煉鍛煉,讓他自己游,所以不同意他用浮板。可是,剛嗆了一口水,孩子就不願意獨自游,堅持要用浮板。
“男孩子遇見這麼一點小困難,就不願意去努力了,這樣怎麼行呢?”“能不能有點男孩的樣子?”被媽媽責備的男孩,一直低著頭,手裡拽著浮板,固執地不肯松手。
旁邊同行的熟人開始勸說媽媽:“帶孩子來玩,就是為了開心的,不必這樣認真,搞得自己和孩子都不快活。”

其實,關於“男孩樣”,也經常在我家上演。
老公托老家的同學,買了一些知了的幼蟲——已經出土,但還沒變成知了。據說,他們老家把這些知了用油煎一下,就是上等的佳肴。煎完以後,只有老公一個人吃,我和兩個孩子都不肯吃。
對於我和女兒不吃,老公可以理解——女的嘛,膽小可以理解,但他卻一直都沒有放棄讓言寶嘗試。他對言寶各種利誘威逼,可言寶就是不肯。“男孩子就得勇敢一些,你過來,我跟你說,你吃完了,就更加強壯。”“吃一口,這是和面包一樣的味道,特別好吃。”“你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這麼膽小。”可是,不管怎麼樣,言寶就是不肯吃。
面對最後一個問題,他果斷地回答——我是女孩子。坐在一旁的我,無奈地搖搖頭說:“當男孩的壓力真的是太大了,還不如當一個女孩。”
Part2
心理學家指出,在孩提時代,男孩子比女孩更容易抑郁。因為很多男孩的情緒不被看到,只被要求做得好,或者是要更好。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父母在養育男孩過程中容易陷進的誤區:
01堅強不許哭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似乎不能接受男孩子的哭,覺得一個堅強的男孩,就不應該有眼淚。其實,這樣顯然是不對的。一些負面情緒,如果不能發洩出來,而被壓抑在心裡,對身體是不好的。
男孩也有哭的權利,通過淚液把這種負面情緒流淌出來,是很正常的一個反應。這種應激反應是人類進化的一個必然結果。如果我們教孩子抑制這個過程,那就意味著,我們限制了男孩的一個自然情緒的流露。
在綜藝節目《放開我北鼻》中,於小彤的帶娃模式遭到了質疑。他制定了一個“男孩不能哭”的“家規”:噗噗在兩次“給我拿一個板凳”的要求被忽略後哭了,卻遭到了於小彤的“嫌棄”,不僅不讓吃飯,還讓噗噗去罰站。

男孩的哭不丟人,只是情緒的發洩,抑制男孩的哭,盲目地要求他們堅強,只會讓男孩羞於表達,甚至關上心門。

看《爸爸去哪兒》,對嗯哼的印象很深刻,因為這是一個哭起來特別“豪放”的孩子,比賽輸了哭,被東西扎了腳哭……對於嗯哼來說,沒有什麼是一場哭能“解決”的問題,而霍思燕和杜江從來不會要求嗯哼不要哭。

但是,嗯哼也沒有因為被縱容哭,而變成膽小和懦弱的孩子,反而情商很高,善於表達,是大家都喜歡的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02不能搗亂
男孩要比女孩調皮很多,絕對是屬於“充電兩分鐘,玩兩個小時”的精力超級旺盛型的,男孩搗亂也成了最讓父母頭疼的事兒。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男孩搗亂並不是壞事,這是他們探索和感知世界的一個方式。他們不滿看、聽的方式,而是要親自去感受一下而已。只是,因為認知能力沒有達到,所以最後“探索”搞砸了,變成了搗亂。
每一個孩子的“搗蛋”背後,都有一個非常正向的動機在裡面,他們不一定就是為了破壞——他做這件事,其實要看他背後的結果是什麼;之所以成為了搗亂,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小心給搞砸了。
男孩喜歡玩打架游戲,拿著不同的“武器”進行“比賽”和“戰斗”,其實是在尋找自己的力量,在看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也在看自己在同伴當中的一個位置。這些,對男孩今後在男性世界中確定自己的角色,以及在男性群體中具有凝聚力,都有很大關系。
如果父母限制男孩去搗亂,就意味著限制了男性自然成長的過程,這對男孩的成長是不利的。
03不跟女孩玩
我的一個朋友就會刻意地引導孩子,不和女孩玩,因為擔心自己的兒子會變成“娘娘腔”,或者是玩一些女孩喜歡的布娃娃之類的。其實,玩具是不分性別的,只看孩子們喜歡哪一種即可。
男孩跟女孩在一起玩,對男孩的性格培養非常好,因為他會知道尊重和照顧女孩。其實,對女生也是有好處的,她們會因此知道,不是所有小地方,都要去摳那個細節。
這個世界是多元的,如果我們限制孩子接觸某一個方面,或不接觸某一方面,其實就相當於限制了男孩。
我們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是有敏感期的,即某一個方面發展的一個窗口期,那麼具體講到男孩女孩,就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和異性的交往,以及和異性溝通的能力。
Part3
否定了以上三點養育男孩的“坑”,那麼,什麼才是養育男孩的准確方法呢?
01帶男孩去運動
教育家洛克說:“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全的身體。”
在孩子整個未成年階段,運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嬰幼兒期、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父母需要多帶孩子去運動,尤其是兒童期要多讓孩子通過參加游戲來運動,跑跳能讓孩子在運動中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感,體能也會增加。
男孩子天生好動、精力充沛,這就是需要父母每天陪著男孩去做些大運動,把旺盛的精力釋放掉一些。多陪男孩去運動,不僅讓男孩變得開朗活潑、善於與人交往,而且有利於發展高級神經功能——如果高級神經功能發育得好,不僅能讓男孩在該動的時候動起來,也能讓男孩在該安靜的時候靜下來。
關於每晚睡覺前男孩的各種折騰,很讓父母頭疼,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精力沒有釋放完”。言寶兩周歲以後,我就覺得帶得力不從心。累了一天的我,已經困成狗,可是,他卻依舊亢奮,即使關了燈,他還是一會想喝水,一會想尿尿,一會想去客廳拿一樣東西,三番五次地折騰完才能入睡。後來,我發現只要晚上吃完飯,帶他出去活動,晚上就會比較容易入睡。

02相信和尊重男孩
面對男孩的訴求,父母需要做到的是,看見和相信男孩,而不是一味拿著“男孩”的理由去壓制他們。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予做過一個實驗:在某校隨意從每班抽出3名學生共18人,並認真地告訴校長:“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半年後,這18名學生的成績的確超過一般,再後來這18名學生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
實驗告訴我們:心理學家的權威讓老師(家長)相信這批孩子智商很高,以後會成為人才,老師(家長)的這種期望,通過各種方式向孩子們傳遞“你很優秀”的信息,因為老師(家長)的相信,孩子也因此產生了自信。
前面提到的水上樂園的小男孩,如果他的媽媽選擇相信他——嗆了水很不舒服,尊重他用浮板,說不定男孩在用了幾次浮板之後,又會選擇自己去游。
相信和尊重男孩,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這也是讓男孩自由健康成長的一個方式。
03讓爸爸多陪伴
對於男孩來說,爸爸不僅是最好的榜樣,也是最適合的陪伴者。
心理學家麥克閔尼發現:每天父親陪伴大於兩個小時的男孩,比一周內爸爸陪伴不到六個小時的男孩智商更高。4-6歲的男孩,受爸爸影響最大。此時,男孩會崇拜父親,並試圖模仿和學習爸爸,爸爸的肯定和鼓勵是孩子最大的心理營養。
爸爸會帶他們玩一些男孩的游戲,而且,爸爸的腦洞很能滿足男孩們的探知欲。爸爸會帶著他們一起去踢球,或者是跑步,這些大運動,對於釋放男孩身上的精力都是很有幫助。而且,經常和爸爸在一起的男孩,性格會更好。
爸爸男性的特征,會影響著男孩,讓他們明白一個男人該有的樣子。男孩也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愛哭、和女孩一起玩、偶爾搞搞惡作劇,這些都是成長路上很正常的一些事兒,只要不過分,父母完全不必太在意,更沒必要總是給他們貼上“男孩應該怎麼樣”的性別標簽。
這樣不僅對男孩成長不利,甚至會讓他們質疑自己男孩的性別。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