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很多家長不知道的秘密!

guyue 2018-10-15
父母為什麼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奏,於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奏。父母陪伴其實就是等孩子慢慢成長,幫助孩子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分想像與現實,言語與行動。最近,發生在兒子身上的一件小事,改變了我對“磨蹭”的偏見。
那天有事不得不早起,6:30叫醒兒子,沒睡醒的他有點煩躁和賴皮。
想著7:00就必須從家裡出發,我就催促他“快點穿衣”;
看他愣在洗漱台,催促“快點刷牙”;
看他有一口沒一口地吃飯,催促“快點吃飯”。
催促次數越多,越覺得孩子是故意和我唱反調,做什麼都不上心,磨磨蹭蹭只會耽誤時間。
出門時,我很不友好地把襪子扔給他,加一句:“趕快穿。”
這時兒子坐在地上,怎麼也穿不好,心急的我打開門,他卻“哇”的一聲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快不了!”
看著崩潰的兒子,我突然醒悟:一大早,就把自己的焦急間接轉嫁給了孩子,快節奏、緊迫感早已破壞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他爆發了情緒以後,更加挫敗地坐在地上,可憐兮兮地看著我。
慢一點也沒關係,媽媽等你!
這句話,好像有魔力一般,他迅速地穿好了襪子。
一個作家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01
教育就是慢藝術
教育,有時候就是慢藝術,做父母的不能急,也不能催。
只有父母淡定了,孩子才有機會按照自己的生命軌跡去長大。
朋友小莉前段時間就很抓狂。
婆婆說要來她家住一個月,本以為常年不住一起,臨時的一個月很容易過去。
婆婆天生急性子,還囉嗦。
第一天開始,就馬不停蹄地催促她兒子。
吃飯時,說“快點吃”;送孩子上學時,說“快點走”;孩子在房間做作業,她也時不時跑進去,說“快點做”。
看見孩子上廁所,也會下意識地催一句:“快點上。”
剛開始她很委婉地和婆婆說:“媽,不著急,讓孩子慢慢來。”
婆婆眼神一撇,特別嫌棄地對她說:“你不催著一點,他哪能長大?!”
幾天後,孩子因為不適應,情緒波動很大,而且特愛慢吞吞的。
平常好好的行為,現在一下子就問題百出了。
不主動吃飯,不主動看書,不主動做作業。
眼看孩子不好好做,婆婆更加變本加厲地催。
她終於忍不住了,語氣很不友好地頂撞了婆婆:“孩子就這年紀,你總是催催催,他也不能一下子長大啊!”
婆婆一賭氣,就提前回了老家。

其實,按照她以前的養育方式,孩子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去吃飯穿衣,刷牙洗臉,看書寫作業的。
父母放慢速度,不僅僅是讓自己喘口氣,更多的是為了讓孩子去感知生活,感受周圍環境,認識世界和思考未來。
當然,孩子也並不會因為一時的磨蹭,成為不負責任又拖拉的人。
反倒是父母的包容、理解,會給他更多思考的空間,在每次嘗試中學會自我處理、安排事情。
02
媽媽的催促歌
很早之前,聽過一首《媽媽之歌》。
歌曲一出來,就在國外網站被瘋狂播放。
内容未完结,点击第2页继续浏览
第1页第2页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