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有王重陽、張三豐,難道沒有呂洞賓?這個神秘高手就是他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得道高人,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因而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他們的神奇的事跡,比如全真教主王重陽,民間傳說他能 「喝斥飛巖、口嚼瓦石、墮海不溺、擲傘飛行」。由于這些人身上有許多閃光點,所以為了增加小說趣味性,金庸先生便將他們引入自己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金庸小說也因此出現了 達摩老祖、王重陽、張三豐這樣的傳奇人物。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除了以上幾位,還有一個了不起的「仙人」,他便是呂洞賓。呂洞賓原名呂巖,字洞賓,號純陽子。傳聞他出生時滿室異香繚繞,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他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后來與妻子雙修,二人各住一洞—— 「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里的賓客。
世間傳聞,呂洞賓曾經在廬山遇到火龍真人,得到 天遁劍法,《宋史·陳摶傳》記載: 「呂洞賓有劍術,百余歲而童顏,步履輕快,傾刻數百里,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咸異之。」這顯然與武俠高手很像,比如金庸先生對于王重陽神奇事跡的猜測:
碑文中敘述王重陽許多稀奇古怪的事跡,自然不可盡信,喝斥飛巖、口嚼瓦石、墮海不溺、擲傘飛行等等,或許是他顯示一些武功,而傳聞者加以夸大。
如此看來,呂洞賓童顏鶴發、能夠頃刻疾馳數百里等事跡,顯然是因為他內力深厚、輕功高絕罷了。

呂洞賓的神奇事跡還有甚多,咱們列舉兩個,如明代《列仙全傳》稱:「 洞賓既得云房(即鐘離權)之道,兼火龍真人天遁劍法,始游江淮,試靈劍,遂除蛟害。隱顯變化四百余年,常游湘潭岳鄂及兩浙汴譙間,人莫之識。」
如《安慶府志》記載: 「(呂洞賓)曾至桐城呂亭驛畔,遇一孝婦取水事姑,至此息肩。指示之曰:‘此間自有甘泉,不須遠去,遂拔劍劃之,泉為涌出,至今方池數武,泉出沙間,雖大旱不竭,名洞賓泉。’」
這般神奇的人物,金庸先生豈可白白浪費?那麼在金庸小說里,是否真的存在呂洞賓這號人物呢?答案是肯定的!

《俠客行》這部作品里,有位神秘高手將其畢生武功刻于俠客島洞中石壁之上,將武功藏于李白《俠客行》中,歷史上呂洞賓出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四年,晚于李白,所以這位絕頂高手有可能是呂洞賓,此其一。
第二:得道高人往往有不少道場、洞天福地,俠客島偏僻,遠居海外,顯然符合海外仙人洞府的設定,郝天挺注曰: 「洞賓名巖,京兆人。咸通中及第,兩調縣令。值巢賊亂,移家歸終南。得道,莫測所往。」顯然他后來隱居俠客島的可能性也很大。
第三:俠客島的武功是以蝌蚪文所寫,并且在蝌蚪文的基礎上將經脈特點融入其中,蝌蚪文在唐代以后就很少見,歷史記載呂洞賓 以字行世,對于書法文字定然有著深厚的功力,精通蝌蚪文自然不在話下。

第四:俠客島上的武功含有道家絕學,比如「銀鞍照白馬」這一招:
兩人的身重再加上這一墮之勢,石破天雙腿向海中直沉下去,眼見史婆婆又在左側跌落,當下右掌急探,在她背上一托一帶,借力轉力,使出石壁上「銀鞍照白馬」中的功夫,史婆婆的身子便穩穩向海船中飛去。
與全真、武當「借力使力」的道家絕學基本雷同,呂洞賓亦是道家大能。
所以結合小說以及呂洞賓的民間傳說來看,那位曾經在俠客島上留下絕世武功之人極有可能便是呂洞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