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裡的明教曾被滅九次,歷代教主都是誰?張無忌只算小角色

金庸小說與歷史相結合,《 射雕英雄傳》中,咱們通過郭靖的視角,看到了成吉思汗崛起的過程、南宋年間中原大地的風土人情;《神雕俠侶》中,咱們通過楊過的視角,看到了忽必烈的才華、蒙哥的結局;《倚天屠龍記》中,咱們又通過張無忌的視角,看到元末明初時期中原大地在元朝統治階級的踐踏下成了什麼樣子,也看到了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的英雄事蹟。
所以咱們議論金庸作品時,完全可以將歷史代入其中。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能夠統一中原,誰的功勞最大?很多人說是張無忌,在我看來,張無忌算不得什麼,江山不是他打得,而是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張無忌對明教乃至于天下百姓的貢獻十分有限,而他那優柔寡斷、不夠狠辣的性格,使他與歷代明教教主相比起來,也只能算一個小角色。
今日咱們聊一聊在金庸筆下出現過的極其了不起的一個宗派——明教。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于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西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
該教派崇尚光明,與佛教、道教不同,明教弟子所崇拜的是魔王明尊。
該教于唐武后延載元年傳入中土, 「唐大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長安洛陽建明教寺院「大雲光明寺」。此後太原、荊州、揚州、洪州、越州等重鎮,均建有大雲光明寺。」自此明教鼎盛到極點,後因「會昌滅佛」事件( 唐武宗, 「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殺摩尼師,剃髮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殺之。」)明教遭受嚴重打擊, 「長安摩尼死者達七十二人。」(第一次被滅)
五代後樑貞明六年,毋乙、董乙二人在陳州造反,二人 「以宗教(摩尼教)形式組織群眾,夜聚明散,進行武裝反梁,屢敗官軍。」于西元920年(後樑末帝朱友貞明六年)兵敗,毋乙、董乙二人與其他首領共八十余人盡數遇難( 二次被滅)。
到了宋代,摩尼教正式被稱為明教,教眾中多有農民、秀才、吏員、兵卒、綠林好漢、江洋大盜、武林俊彥等( 金庸小說大概便是以此為切入點),除了「明教」外,它還有別的叫法,如 淮南稱「二檜子」,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而福建又稱「揭諦齋」。北宋年間,方臘利用明教造反,震動東南半壁河山,《水滸傳》中被宋江所滅,歷史上則記載方臘被童貫所滅( 三次被滅)。
到了建炎四年(西元1130年),又有 鐘相起義,朝廷曾派嶽飛率領岳家軍前往平定叛亂,後因孔彥舟派奸細混入起義軍內部,鐘相被殺( 四次被滅)。
于此同時,江西地區又崛起了一人,他名為 王念經( 即金庸小說裡提到的王宗石),聲勢極其浩大,共有20余萬人眾,後來被江東宣撫使劉光世、前軍統制王德所滅( 五次被滅)。

此外還有 餘五婆教主在衢州起事,被神武中軍統制楊沂所滅(六次被滅)。
張三槍(當時人稱張魔王)教主在江西、廣東一帶起事,最終于松梓山自焚而死(七次被滅)。
其後便到了《倚天屠龍記》時代,在張無忌、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努力下,明教崛起,驅逐胡虜,光復漢室,並開創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之後,朱棣上位,明教星星之火始終不熄,永樂年間出現了 唐賽兒起義(這是一個女人),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明教再次衰敗,唐賽兒出逃,下落不明( 八次被滅)。

明教自此一衰再衰,然而到了清朝中後期又有白蓮教起義,嘉慶九年(1804年)九月被平定( 九次被滅),這可能是明教最後一次起義。
自此以後,明教幾乎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但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只要中國還有百姓在受苦、只要人心渴望安慰,明教就會永遠紮根于中原大地之上,在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仍有浦西境明教文佛祖殿,福建泉州晉江市也仍存有小型摩尼寺,當地俗稱草庵寺。
明教前後被滅九次,而歷代教主 方臘、鐘相、王念經、餘五婆、張三槍、唐賽兒等,哪一個氣概不高過張無忌?其優柔寡斷、迂腐善良之性,便已令他成不了大氣候。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