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和職業球員擊完球後杆面長怎樣?超猛畫面讓人驚呼:難怪老虎伍茲能賺這麼多!





湯姆·斯迪克尼是美國著名的職業高爾夫教練~有一次,他在教一位PGA職業球員時被一件事打斷,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職業球員已經完成了大約10次揮桿!然後,斯迪克尼將球員的一號木乾拿過來,看到了下圖這樣的杆面!



在10次擊球之後,職業球員的球痕幾乎在同一個地方!這讓斯迪克尼開始想,對於不同水平的球員來說,他們完成5次擊球後杆面上的球痕會長怎樣勒?以下就是他們所拍攝的結果!


差點:30


差點:25


差點:20


差點:15


差點:10


差點:7


差點:5


差點:0



這些圖片能告訴我們什麼呢?斯迪克尼對此做了大量研究~並總結出下面10條定律!

1. 差點越高的球友,杆面上球痕出現的位置越隨意!

2. 水平偏離中心過多,會產生齒輪效應,球的飛行曲線難以預測。

3. 垂直偏離重心過多,會產生極快或者極慢旋轉,擊球距離變化較大。

4. 高差點的球友更容易有揮杆平面問題,造成擊球點位置過高靠近杆冠,擊出高彈道球。

5. 中差點球友有旋轉問題,他們更傾向於擊到球的上部,打出剃頭球或者軌跡非常低的球。

6. 差點越低的球友,越容易擊中甜蜜點。

7. 中低差點球員球痕經常會偏向趾部或者根部,但不像高差點球員那樣隨意分佈。

8. 對於單差點球員來說,擊中杆面重心已經不是難事,很少出現齒輪效應!

9. 差點越接近O,垂直分佈封球痕也越來越集中!

10. 職業球員可以自如地控制球痕在杆面上的高低位置,根據自己的需要打出不同旋轉的球!


所以說隔行如隔山啊!這都是人家苦練出的結果~職業球員的高薪真的不是白拿的!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