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古人冬天蓋什麼被子?

《廣韻》釋「被」。 大 中 小 隨著今(2016)年入冬後最強冷空氣來襲,晚上若沒有床厚被子恐怕就要凍壞了。在中國古代,人們冬天也蓋被子。只是古時並不流行叫『被子』,先秦時人們稱被子為『衾』、『裯』、『寢衣』等。中國人是從何時開始睡覺時蓋被子的?明羅欣《物原》稱『神農作被』。但這一說法並不可信,作為『覆體』的被子應該與『遮體』的衣著出現時間差不多,甚至更早些……古人蓋的被子有多大?
《論語》:『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根據北京日報報導,被子是『覆體之物』,它的出現是人類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提高的標誌之一。早在先秦時期,被子已是大陸人普遍的睡眠用具。《詩經•國風•召南》中的《小星》一詩裡即有『肅肅宵征,抱衾與裯』的表述。這句話通俗說來就是:『天沒亮就要離開溫暖的被子外出了。』這裡的『衾』與『裯』皆為被子,裯是單被。何謂『衾』?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衣部》釋之為『大被』。將『衾』與『被』互解,令人感覺有些繞,但此解釋至少說明在許慎生活的東漢,『衾』與『被』並不等同。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稱:『衾,廣也,其下廣大,如廣受人也。寢衣為小被,則衾是大被。』『衾』與『被』的區別,還直接反映在厚與薄上。衾是厚被,裡面保暖用的填充物多;而被(寢衣)是一種沒有填充物或填充物很少的夾被,寢衣是午休這類短暫休息時用於覆體的,故古人又稱寢衣為『小臥被』。那麼,古人蓋的被子與今天一樣嗎?有多大?古人被子的大小與使用者的身高有關,像做衣服一樣『量體制被』。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鄉黨》裡有這麼一說:『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意思是休息時要有小被,長度是一個半身高。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以漢尺來算,其身高約在2米22,即使以孔子生活時代的周尺來算,身高也在1米91。據此可知,孔子蓋的被子應比一般人的大許多,長或在3米3,短也有2米9。古人蓋的被子有多寬?
《漢書》:『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古人蓋的被子有大小、厚薄之分,那麼,寬度是多少?古人一般以『幅』來衡量布帛的寬度,故『幅』也是被子的寬度單位。《漢書•食物志》記載:『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匹。』漢尺『二尺二』,相當於現代半米多一點。從史料記載來看,古人蓋的被子最小寬度為一幅。據《太平御覽•服用部九•被》引謝承《漢書》:羊續『為南陽太守,以清率下。惟臥一幅布,敗,糊紙補之』。羊續是東漢官場上著名的清官之一,作為相當於今地級市市長的官員,其所蓋被子僅僅一幅寬,被子破了還用紙糊上,可見其清廉的程度。一幅寬的被子應是小孩用被,或非冬天情況下短暫休息時覆體用。古代成人所用的單人被一般不會少於兩幅寬,雙人大被都在三四幅寬。也就是說,古人所蓋被寬在1米至2米之間,這與現代人所蓋被子的寬度差不多。古今被子大小、寬窄有所不同,但形制都是一樣的,皆為標準的長方形,如果兩頭寬窄不等是不好的。《後漢書•桓任傳》記載:『任後母酷惡,常憎任,為作二幅箕踵被。』1米寬的單人被本來就不大,桓任的惡後媽還將被子做得前寬後窄(箕踵),根本沒法蓋。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