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僅15%勞工滿意一例一休新制 56%怕變相減薪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表示,一例一休的政策本身就是錯的,政府要勇於面對,若時間拖得越長,衝擊將會越大。(圖/翻攝自工總國際經貿服務網) 大 中 小 一例一休新制上路一個月,《今周刊》委託線上市調公司波仕特於今年1月25日到2月2日,針對1076名勞工進行「一例一休滿意度大調查」,結果發現,對於這個以保護勞工為鮮明旗幟的修法結果,卻僅有15.4%的受訪勞工感到滿意,不滿意的比例高達36.2%。

在表示不滿意的勞工中,57.8%不滿一例一休造成許多業者漲價,物價上漲; 51.1%認為許多規定與現實脫節,難以落實; 46.9%認為規定太過僵化,欠缺彈性; 38.5%表示規定太過複雜,難以理解; 34.2%擔心造成勞資之間的對立、猜忌更甚,另有28.4%擔心可能造成加班機會減少,收入下降(複選)。

對於一例一休上路,企業採取因應之道後,有22.7%的勞工認為收入會部分減少; 11.9%認為會大幅減少,也就是說總計有34.6%擔心收入減少; 7.3 %的受訪者認為收入會部分增加,僅有1.4%勞工認為收入會大幅增加。雖然有52.2%的勞工表示一例一休後多出來的假期,會安排休閒時間,讓自己放鬆休息,但仍有33.5%的勞工打算找一份兼差,增加收入。

修法目的明明是要讓勞工有更多休息時間,但僅有6.2%受訪者認為新制有助於避免過勞,卻有高達45.2%認為一例一休對減少加班、減少過勞還是沒幫助。當被問到一例一休上路後所擔心的事情 (複選),有高達55.7%的勞工,擔心公司因加班費成本增加,而取消獎金或變相扣薪; 有40.3%的勞工認為公司會增加派遣工,取代正職; 32.6%擔心企業對員工工作效率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另有31.3%的勞工認為公司強制上下班時間,反而造成工作不便。

另外,根據我們在一月間針對全體立委進行的問卷調查,在72位回覆問卷的立委中,84.6%的立委同意,應該依照不同工作性質,訂定不同的工時規範。而關於本次修法後的另一爭議,「休息日加班一小時算四小時工時,納入當月加班時數」,也有三十三位立委表示「應該改以實際工時計算」,比例高於支持「做一小時算四小時」的三十名立委。

「我想加班,但老闆說不行,我想更拚一點,錯了嗎?」一位年輕的餐飲業服務員受訪時這麼說,因為一例一休制度上路,休息日加班費暴增,他的老闆決定減少正職員工加班機會。在本次調查中,對於「加班一小時用四小時計算工時」的作法,有超過37.1%的受訪勞工表示反對,比例高於贊成者的29.5%,調查數據呼應著年輕服務員的心聲。

一部法規,可能封殺勞工追求改變的機會、恐將澆熄勞工力爭上游的熱情。這,才是中華民國勞動基準法的最大麻煩。

更嚴重的是,當《勞基法》被認為毫無彈性、極度僵化,加上去年以來勞動部鋪天蓋地、讓業者動輒得咎的勞動檢查,其所產生的寒蟬效應,對於企業與員工活力的扼殺,也正在迅速蔓延……。

去年十一月,台北市勞動局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勞動檢查,短短為期一個月,就有一八二家企業被處罰。觀察勞動部所公布的勞檢裁罰紀錄,就連花旗銀行、星展銀行、美商應用材料、荷商艾思摩爾等多家擁有高知名度的外商,皆曾因沒有備置員工出勤紀錄受罰。

台灣的勞基法是以一九二九年「工廠法」為藍本修正而來。過去八十八年來,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劇烈的改變,各種工作型態多樣化的服務業或知識型工作,早已成為就業市場主角。為了應對高度變動的勞動型態,各國政府也不斷地進行調整,並賦予勞動法規更大的彈性。

以美國的「公平勞動基準法」為例,在工時方面雖有每周四十小時的標準工時規定,但美國勞動法令把年薪四七四七六美元(一四七萬元新台幣)以上的主管及專業人員,排除在工時規範之外,藉此保留高階主管、知識工作者的工時彈性;澳洲、荷蘭、新加坡等,同樣是以薪資水準作為工時規範的適用判斷。

此外,德國設計的「工時帳戶制」,員工加班時數可以「存」起來,累積到一定時數後,做為額外假期或他日減少上班時數用,也讓勞工保有極高的工作時間彈性。

當然,一例一休上路後仍然帶來某些良性改變,當醫院不再接受假日剖腹生產的預約,當餐飲、零售業開始減少工時,都能逐漸改變台灣「把方便建立在苦勞」的慣性思維。然而,如何在扭轉苦勞思維與維持勞工、企業活力的兩端中找到平衡,這個問題,絕對不是一廂情願、不經評估的「只給更多休息時間」就能解決。(更多資訊詳見《今周刊》NO.1051 期封面故事「一部法令  綁死台灣競爭力」)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