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利、防腐」、三年不用磨菜刀,竟是出自於台灣,菜刀的「原料還是50年前」留下的...

機械前線  ID:jixieqianxian   金門有三寶——高粱酒、貢糖和菜刀,其中金門菜刀最具傳奇色彩,它是由大陸過去炮轟金門時遺留下來的彈片打造而成,相當鋒利且經久耐用,名聲很大。《環球時報》記者日前作為台灣《旺報》邀請的大陸媒體參訪團成員,在金門金合利鋼刀店觀看了炮彈變鋼刀的全過程。 菜刀製作成金門一景 走進金合利鋼刀店,穿過琳琅滿目的鋼刀展售台,就來到一個約60平方米的鑄造車間,幾扇開放的大窗戶供遊客觀看鋼刀的現場製作過程。靠近遊客的一側,地上堆滿了尺寸不同的廢舊炮彈,平均個頭有五六十厘米長,這些炮彈銹跡斑斑,有的還沾滿泥土,據說是剛從地里挖出來的。 在炮彈堆的另一側是炭爐、鍛造機、砂輪、鼓風機等機具。與店面前台明亮的展售櫥窗不同,這裏的一切顯得粗糙而簡陋。 看到遊客聚集,車間內,一個全身上下皆牛仔裝的瘦高中年男子拿起話筒,指着地上那堆炮彈開始了介紹。這個人是吳增棟,金合利第三代傳人,人稱「金門刀王」。這次現場製作由吳師傅和徒弟一起完成。製作前,吳師傅先向記者介紹了製造 鋼刀的原材料——炮彈。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1958年發生「八二三炮戰」,從當年8月23日到10月5日,44天裡大陸共向金門發射47萬發炮彈。「這些炮彈是可以爆炸的,我們主要用爆炸後的炮彈碎片來造鋼刀」,吳師傅說,以前都是完全手工製作,那時大刀就用大塊的,小刀就用小塊的,「上世紀60到80年代,我們金門是不開放的,台灣人也不能來金門,所以我們金門鋼刀一天也賣不了幾把,所以這些炮彈碎片一直做了二三十年才用完」。用完後怎麼辦?吳師傅接着說:「做完之後,我們開始做整顆炮彈的。」原來,從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裡,大陸對金門實行「單打雙不打」(即逢單數日打,逢雙數日停),那段時間投向金門的大多為炮宣彈,即用炮彈投放文宣品,這類炮彈僅需填充少量火藥,火藥會將保護文宣品的鋼片從炮彈底部推出,因此炮彈並不會爆炸,得以保存完整,底座在空中脫落後,其彈頭會鑽入一兩米深的地下。廢炮宣彈並無危險,因此金門不管制,民眾可以在農田裡挖到。現在金門的鋼刀製作主要用的是這些完整的炮宣彈。 淬火用油不用水 介紹炮彈的同時,吳師傅用乙炔噴槍從一顆廢舊炮彈上切下一塊彈片,拿到爐膛中加壓燒得通體透紅,據稱,爐子裡燒得是焦煤,「好鋼只有用焦煤燒,鋼質才穩定」。隨後,吳師傅的徒弟在鍛造機上反覆敲打,鋼板被捶打成一個矩形。然後,火紅色的鋼板被交給吳師傅進行切邊處理,再由其徒弟用工具切出刀柄,接着又被放到鍛造機上不斷變換角度接受錘鍊。刀坯要放入油中淬火,冷卻。 為什麼用油而不用水?吳師傅說,「 用水的話,冷卻速度太快,質量好的鋼如果冷卻太快,容易開裂,油比較溫和,可以增加鋼的韌性。」再拿到砂輪上研磨、拋光,第一遍是粗磨,為了磨平,第二遍是細磨,為了磨亮。打磨過程中火星四濺,噪音不斷,但吳師傅和他的徒弟泰然自若。 「炮彈」還能用很久 幾輪拋光打磨後,一把銀光閃閃的菜刀「閃亮」登場,吳師傅戴着手套將它放在記者面前的刀架上,引發現場一片歡呼。從一塊灰暗的彈片到一把漂亮的鋼刀,吳師傅和他的徒弟前前後後用了不到十分鐘。只需給菜刀裝上刀柄,做好防鏽處理,就可以銷售了。「 一個彈頭可以做40把刀,加上裏面鋼片和底座,一個炮彈共可以做60把刀」,吳師傅說。由於這門生意,金門人把這些炮彈叫做「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有記者問,這種鋼質量有多好?吳師傅回答:「只要做國防武器的,就不要問它是不是好鋼了,最好的科技、最好的鋼都是先用來做國防用品,一定會經過嚴格檢驗的。 鋒利、防腐、三年不用磨,是金門菜刀的三大特點。」 金門鋼刀的名號響亮,據說早年廈門的姑娘出嫁前都想託人帶把金門的菜刀做嫁妝。在金門服役的「阿兵哥」,退伍回家時一定帶兩樣東西:金門高粱酒送老爸,金門菜刀送媽媽。現在隨着兩岸交流的增多,金門鋼刀成為陸客最愛的伴手禮之一。吳師傅曾跟陸客開玩笑說:「當年你們送來的炮彈,現在我打成菜刀還給你們。」 除了菜刀,金門鋼刀近年來推出花樣繁多的刀具,包括水果刀、冷凍刀、登山刀、收藏刀等,也在嘗試出品個性化鋼刀。同時金門鋼刀的價格也在上漲,有的刀具能賣到五六千元新台幣。能做鋼刀的炮彈還有多少?據悉,從1958年到1978年, 金門共落彈大約100萬發,目前金門每月平均仍有100顆炮彈出土。吳師傅告訴記者,金門的炮彈還能用很久,他現在向鄉親們收購炮彈,一顆大約800元新台幣。 授權來源:機械前線    ID:jixieqianxian
原文標題:3年不用磨的金門菜刀,原來都是用砲彈做的。。。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