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中國考古學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發現了近200座春秋至戰國時期的船棺墓群,在出土的上千件文物中青銅器尤顯精美,堪稱一座地下青銅器寶庫。新華社昨報導,新華社記者3日走進挖掘現場,看到有兩個足球場大的平地內,密集分布著大小不一的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坑大部分為南北向,少量為東西向,大部分墓葬葬具為船棺。多數墓葬成組分布,有的兩座一組,有的三座一組,也有十多座一組的。其中最大的一座M154號墓位於中間地帶,漆黑厚重的船棺躺在兩米多深的墓坑內,可以清晰看出棺身連同棺蓋是由整段古木製成。船棺的周圍還均勻地抹著厚厚一層用於密封的青膏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挖掘現場領隊王天佑表示,M154號墓坑深2.3公尺,船棺長6.1公尺,寬1公金,棺內出土器物數量最多、等級最高,可謂本墓群的「棺王」。其中的漆木器紋飾特徵、銅印章符號特徵與2000年成都商業街船棺墓葬出土的同類器物特徵很接近。商業街船棺墓葬被認為是戰國早期的古蜀王墓,所以154號墓的墓主身份也應該非常尊貴。 此次考古挖掘始於2016年3月,當地為建設一處物流園而開展的前期例行考古勘探。截至目前,共發掘清理墓葬180座,規模為近年來罕見。王天佑表示,墓群年代跨越200多年,從春秋晚期延續至戰國中晚期,出土的隨葬品中有大量的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玉石器。其中,出土青銅器的數量多達540餘件,且保存完整,紋飾精美,包括兵器、容器、工具、飾件等。另外還出土8枚印章,40餘件器形精美、色彩亮麗的漆木器,以及500餘件陶器。部分器具中還發現稻、瓜籽、桃核等農作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等專家認為,過去成都周邊地區發現的船棺葬多為戰國時期,春秋時期極少,此次發掘填補了這一空白。從金沙遺址、商業街船棺葬、青白江雙元村春秋戰國墓群,到前不久剛公布的蒲江戰國船棺墓群,由此使商周時期至戰國晚期的古蜀文明形成序列,進一步揭開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併為研究古代巴蜀地區的歷史文化、生活喪葬習俗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間的交融等提供了重要研究資料。(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本文由《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