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研發團隊:「滴血測癌」說法系媒體誤讀

「滴血測癌』」一詞近日讓清華大學羅永章團隊備受關注。 大 中 小 一個名為「滴血測癌」的熱詞,讓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一支科研團隊,走入公眾視野。根據新華網報導,近日,清華大學羅永章教授的科研團隊,通過自主研發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達到在取用患者血液的前提下,對腫瘤病情及療效進行檢測的效用。而部分媒體在發布這一消息時,提出「滴血測癌」一詞,並由此引發關注。羅永章團隊2日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目前的研究成果,實際是發現一種新型腫瘤標誌物,可以提高對於部分患者的腫瘤檢測靈敏度及準確度。網傳「滴血測癌」一說,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是一種誤讀。病人是否患腫瘤需要多項檢測關注因一篇文章而起。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近日,一篇名為《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 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消息,在網路熱傳。文章中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檢測和治療效果評價。」部分媒體在轉發這一消息時,提出「滴血測癌」這一說法,並由此引發關注。很快,「滴血測癌」成為網路熱詞。昨日,浙江當地媒體報導,浙江省腫瘤醫院蘇丹教授稱,「滴血測癌」這種說法「不太嚴謹,過分誇大了腫瘤標誌物在腫瘤診斷中的作用」。與此同時,部分網友開始對該項研究成果提出質疑,有聲音稱其「誇大事實」。2日上午,羅永章團隊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滴血測癌」一詞,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很不準確」,「不嚴謹」,系部分媒體誤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未有能夠百分之百對腫瘤進行檢測的技術,病人的一滴血能夠對腫瘤進行檢測和療效評價,但不能簡單與「滴血測癌」畫上等號,「一個病人是否患有腫瘤,需要很多項檢測,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可以提示人們是否需要深入的體檢,如果數值高了則有患腫瘤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發現新型標誌物 已獲批臨床使用清華大學官網資訊顯示,羅永章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化學專業,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及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目前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生理和分子醫學」。新京報記者從羅永章團隊了解到,團隊目前取得的進展在於,通過重組蛋白質大規模製備技術,人工制備出了結構穩定的「熱休克蛋白90α」,並自主研發出試劑盒。而這種物質,可作為「腫瘤標誌物」,對患者是否患有腫瘤進行檢測。實際早在2013年,羅永章團隊即通過肺癌臨床試驗,在世界上首次證明「熱休克蛋白90α」,在某些病理或者應激條件下會顯著升高,因此可作為腫瘤標誌物。2016年10月,羅永章團隊再次在肝癌患者身上,證實了這一標誌物的檢測效果。新京報記者從羅永章團隊處獲悉,目前,這一試劑盒,已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並在臨床中使用。清華大學官網消息稱,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的「熱休克蛋白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已獲得國家第三類(最高類)醫療器械證書,並通過了歐盟認證。
研發人員正在工作中,圖中左二為羅永章。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