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研究/不將就不差錢 新生代「謎之就業觀」謎在這兒

新生代「謎之就業觀」謎在這兒。 大 中 小 2017年,第一代95後們正式步入職場,他們「年輕、有想法卻又自我、任性」,成為不可忽視的職場新力量。但是,根據一份畢業季大數據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95後畢業生,不再在乎一份穩定的工作了。其中一些人帶著「不順從」、「不將就」、「不著急」、「不差錢」的態度,拒絕走畢業後就業的尋常道路,上班對他們來說,不再是必要選項。就業觀的變化,折射出怎樣的時代心態?「謎之就業觀」,究竟謎在哪?不順從根據新華網報導,4月的上海,氣溫驟升,位於五角場的創智天地裡,正在進行一場有些隨意的面試,面試的地點從辦公室挪到了一樓的咖啡館。95後創業者張開面孔稚嫩,語氣卻老道。他問這位同齡的面試者,明天是否可以直接來上班。咖啡館樓上,「張開工作室」被各種文件、新媒體設備、運動器材塞得滿滿當當,牆上還貼著標語「新的開始」。就在幾天前,「張開工作室」成立7個月時,他宣布完成了第一輪融資,金額上百萬元(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這對於剛剛畢業的他,是不小的成績,他在融資公開信裡寫道:夢想這種東西,怎麼說呢,你也該有。經歷了不到一年的創業,張開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成長。工作室的方向從留學指導的線下專案轉變為線上線下結合,包括留學網紅直播講留學幹貨、與招生官面對面交流等專案。除了專案方向,作為一個創始人,還要對整個團隊負責。這些年輕人有自己的處事方式,如何把他們凝聚起來,是張開每天在思考的問題。2015年年底,百度貼吧聯合智聯招聘發布的《90、95後職場私密調查》顯示,近六成的人希望未來能夠獨自創業。該調查顯示,對於經濟基礎薄弱的95後來說,能夠接受的創業成本在1萬至5萬元間。95後的創業目光主要鎖定在海淘、O2O、自媒體等新興互聯網創業專案,也有越來越多的95後用學到的知識反哺家鄉,探索農業創業。另外,北京、深圳、廣州的畢業生對互聯網創業的關注指數最高;成都、蘭州的95後畢業生對教育培訓最感興趣;來自安徽、河南和東北三省的95後畢業生主要想了解農業養殖致富。於是,社會上也誕生了更多的相關機構。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成立了天使投資資金並指導年輕人創業,但他同時也給95後創業者們澆了一盆冷水,他坦言,這些創業專案裡,95%都是沒有創新的。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創業失敗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因為這個世界需要的商業模式和成功比例是有一定限制的,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資源是集中的,會集中在更有才華、更有能力的人和專案上。去年6月,一站式創業服務平台「創業貓」創始人孔慶勛在微信公眾號裡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95後創業這件事,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很遺憾,從我看到的現實來看,95後所有自稱的創業者中,90%以上的人都是不適合創業的。」他還提到了很受關注的幾位創業者:95後創業者王凱歆,公司從誕生到破滅,前後不到半年,最終以運營資料造假、燒錢過快,野蠻搬家暴力裁員而告終。「狂拽橫」的創業者餘佳文,放言要拿出一個億的利潤分給員工,半年後公開「認慫」,至今沒確立自身的盈利模式。還有郭列、陳安妮等創業者,都曾在社交媒體上火爆一時,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版權質疑之聲。對於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輿論與探討,主要的看法無外乎幾種:年輕衝動、自吹自擂、不計後果,或是與年齡不符的圓滑世故等。有機構曾經單獨創立「95後創業者」基金,由於大部分專案進展不順,也引來一片噓聲。比起上一代人,部分95後不願意順從家人的安排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不願意將就未來的就業方向,渴望靠自己的能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在張開看來,創業是一件單純快樂的事情,與這些共同努力的創業小夥伴們一起面對困難,往往是去公司裡上班體會不到的經歷,「我們可能更加勇敢些吧」。不將就仔細檢查妝容、整理房間布景、再調好攝像頭和燈光……這並不是女明星的日常,而是95後李希莫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李希莫是一個粉絲眾多的網路主播,也是一個標準網紅。在長輩眼中,每天坐在攝像頭前工作有點奇葩,但在同齡的95後眼裡,卻習以為常。網紅是網路紅人的簡稱,是指在現實或者網路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根據一項「95後生活形態調研報告」顯示,作為最親互聯網的一代,95後有著不同於80後、90後的特徵和生活方式。他們敢想敢做,不盲從、不將就,崇尚「我就是我」,而當網紅就是展現自己的一個好出口。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