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哥:來大陸後 我對這裡改觀了

台灣小哥:來大陸後我對這裡改觀了。 大 中 小 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摘掉所謂的「標籤」,以第一視角走進它,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根據青年公社報導,當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小哥為了追一位姑娘第一次來到大陸時,他對大陸的印象徹底改變了。我是台灣人,為了追一位妹子開始使用微信,開始第一步跟大陸的交流,跟她的聊天我知道台灣人是許多大陸人眼裡的上賓,可台灣人卻總是小瞧大陸人;在大陸的教育裡認為我們是一家人,可好多台灣人卻覺得「假惺惺自作多情,我們是不同的」,妹子說過「我們都當你們是同胞,可你們老是罵大陸」。台灣人好多地方做不好,從來沒人有理由對自己好,有一群人願意接納、包容即便身處不同的兩地,也應該能坐下好好聊聊吧?就這樣任意批判、貼標籤,不對吧?總說小島2300萬人素質優於13億人,我可真看不出來。中秋假期我上大陸找她,去之前我心裡想的依舊是那句「台灣人大陸人是不一樣的」;但也僅僅一天,我改觀了─我們哪裡不一樣了?
有人懂規矩有的人不懂、有人懂禮貌有人沒禮貌,台灣以前也是這樣,路上能看見的好壞也是一半一半,現在台灣人有規矩有禮貌,為什麼台灣沒什麼人相信大陸會更好?我和她的朋友一同聊天、吃飯,我們一樣都在煩惱,煩惱明天的晚餐,想著什麼時候買房,盼著破萬的薪資;不論自己懷抱的是什麼樣的政治立場,「我們都是為生活打拼的小市民」,政治說白了離我們好遠。我和她的關係連同中秋假期一塊結束,現實、理想總有差距,無法達成彼此生活上的期望,不適合再愛也只是曲終人散,撇開愛情我們都只是為現實煩惱的小市民,生活中台灣人、大陸人沒有什麼區別。「路過了彼此的全世界,因為你的路過讓我有改變的機會。」過了一陣子,我在臉書加了一位北京的大哥,過去我和妹子聊天沒有聊過政治、產業,認識大哥才開始聊這些,實話說一開始我只當他吹牛的,當時對於大城市的繁榮還是半信半疑的。他說淮河以北都有暖氣(部分地區沒有)、大陸高鐵自產、每個省市都有機場、用二十年高鐵通歐洲、打了好多北斗衛星上去,說實在這些資訊以前我幾乎不曾接觸,但網上搜後才知道這些都是真的,並且更進一步地拓展。閒聊之餘他調侃說「二十年台灣都做了些什麼?不會都只是「立法院」吵架、打架吧?」我真不知道要怎麼回答,但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桃園機場每年都漏水、停擺的都更案、不停延宕的工程建設,二十年來台灣只是混水摸魚而已。後來這位大哥向我推薦知乎,他說裡面各種問題都有,起初我半信半疑但下載後對比同性質論壇發現「ptt真是弱爆了」,介面、文字排版比ptt好看太多了,更不用說內容深度、客觀性,雖然裡頭也有奇怪發言,但兩個論壇比較起來知乎還是優秀得多。知乎上我認識幾位朋友,起初聊天以為都是社會人士,後來加了微信才知道我們都是90後的,對比在台灣年紀相仿的朋友,這些知乎上的朋友客觀、理性多了,很了解兩岸、國際大小事;台灣的朋友也有這樣的,只是碰到的少。「太陽花學運」那時,我還在學校,一位教授感嘆說:「不是不能去,而是你們想好為什麼要去嗎?」我想當時去的人根本不了解為什麼反對;「大選」時許多同學開始討論起要投誰,可是總歸那句「我家是綠/藍,大概跟他們一樣」。投票前一天,另一位教授在課堂說:「現在是台灣的關鍵時期,在座各位同學會是最關鍵的一代人,以後台灣的命運在同學手上,未來任何「大選」都要能更全面去想適合台灣的路,不能只是聽人說,就投了」,教授說的很對!可惜台下只有10多人,剩下的都逃學,在座的也不一定有聽。相對比,我認識的大陸的青年比台灣好很多,雖然一樣都在聽,但大陸青年會進一步思考這些言論的適當性,能夠反駁、推翻甚至創造更優秀的論點;多跟大陸青年聊天後才知道討論是怎麼回事,互相推翻、舉證最後達成共識,想起以前大學跟同學的討論、報告,他們都是聽我說、讓我決定,這樣的分組有意義嗎?沒有交流討論,怎麼讓自己更上一層呢?多跟大陸人聊天後,再回頭跟台灣的朋友聊天,突然覺得,原來以前的自己也是這樣的無知、狹義、不客觀,總覺得眼前的天是世界的全部,實際上卻不曾踏出去走走,從來只是聽說。台灣呀!是個養老退休好地方,要想看見更大的視野那該出去走走,這裡能讓人見識的太有限,當對岸持續二十年快速發展,台灣改變了多少?過陣子,將離開台灣去大陸,家裡笑我蠢、不知足,總說現在你已經強過許多人;台灣是個小地方,再大的理想也會被慢慢消磨,消磨了理想,現實剩下什麼?什麼也沒有。而心慢慢被掏空,生活看似規律早八晚五六日休息,可說穿了不過就是木偶,當初的熱情、理想早已消逝。放開現在手裡擁有,是為了擁抱更大的一片天。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