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來源: 儀仗軍魂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隸屬於北京衛戍部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禮炮隊等共同承擔不同規格的司禮任務,主要擔負迎送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高級將領及紀念、慶典等重大國事活動的儀仗司禮任務。歷史沿革我軍最早組建儀仗隊不是在新中國成立後,而是在解放戰爭初期。1945年10月,美國五星級上將馬歇爾以美國總統杜魯門特使身份來華「調解國共軍事衝突」。為在延安迎接來訪的馬歇爾,黨中央特地指示我軍駐南泥灣某團組織一支儀仗隊。從全團精選500名年輕、精幹、姿態好的戰士,編成3個連,組成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隊員選拔儀仗隊的選拔,過去建隊初期,是從全軍訓練好的新兵中挑選。60年代開始,是從全國各地徵選。選拔的條件非常苛刻,身高要求一米八零以上,體重八十公斤左右,還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選拔的條件甚至超過飛行員,潛水員。如今的儀仗隊選拔的身高要求在1米88到1米92之間;解放軍首批女儀仗兵90%以上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平均身高1.73米。 儀仗隊女隊員在執行正式任務時所穿的是統一配發的07式禮賓服,但與男隊員的禮賓服不同,女儀仗隊員的襯衣都是白色的,著禮服裙。因為穿裙子,馬靴也進行了改進,款式比較契合腿型,而且還有5厘米的高跟。在髮型要求上,女隊員也有特殊的要求。在正式執行任務時,女隊員統一在腦後挽起統一樣式、統一大小的髮髻。儀仗隊女兵們的髮髻均由專業設計師設計,保持了女軍人髮型的簡潔與端莊,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訓練項目軍姿訓練:軍姿是軍人最基本的姿態,也是軍人的必修課目,在三軍儀仗隊中,每一個儀仗兵的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並能在炎炎烈日和凜冽的寒風中紋絲不動的站立三個小時以上。 正步訓練:正步是儀仗隊的基本步伐,也是儀仗隊員最基本的訓練,同時也是對他們以智力和耐力的培養與鍛鍊。為了從練兵場走向閱兵場,他們每個人每年平均要穿破七雙皮鞋,每一個士兵腳上都有磨破的傷痕。正步伴隨著每一個士兵走完他的軍旅生涯。一名儀仗兵一年的訓練行程超過8000公里,服役期間走出的正步相當於一個兩萬五千里長征。表情訓練:在三軍儀仗隊中,表情是對內在氣質修養等多方面的檢驗。在這裡,每個儀仗兵,面對外賓時要求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他們要在迎風迎光的條件下訓練眼神,4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淚。透過他們的目光,體現出的是中國軍人的精、氣、神。 軍刀訓練:中國儀仗隊的持刀禮節是從1992年開始的。它是跟中國歷史上無數用刀種的有關理解,參照國際慣例設計出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舉刀、刀入鞘這六種具有中國軍人特色的持刀禮節。軍刀與儀仗隊的結合構成了中國軍隊儀仗兵特有的風帆。確定人選想執行任務要內部「競爭上崗」,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編制700人左右,它與軍樂隊、禮炮隊共同承擔不同規格的司禮任務,並不是所有官兵都有機會執行任務,儀仗隊內部實行競爭機制,對訓練情況進行定期考核,依此確定執行任務的名單。儀仗規格第一種規格:由151人組成,用來迎接外國首腦。 第二種規格:是由127人組成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高級將領。第三種規格:是由101人組成的單軍種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單軍種司令。此外,儀仗隊還擔負著外國領導人向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重大活動升旗的儀仗任務。在新中國50年的發展歷程中,三軍儀仗隊的發展無不與國家的歷史和繁榮緊密相連.除完成正常的儀仗任務外,他們多次擔任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 1952年至今,三軍儀仗隊共圓滿執行3179次儀仗司禮任務;包括迎接外國元首、香港澳門回歸、北京奧運會、國慶60年大閱兵等重大活動。 來源:www.wanhuajing.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