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伊斯蘭國時代博弈 中東陷群雄逐鹿

伊拉克政府軍收復安巴爾省費盧傑的4個月後,終於打響了解放摩蘇爾的戰役。總理阿巴迪承諾,一定會讓伊拉克國旗在摩蘇爾上空飄揚。取得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勝利指日可待,但戰後形勢也許並不那麼樂觀,伊拉克面臨的將是「後伊斯蘭國」時代。綜合媒體10月23日報道,解放摩蘇爾的戰役已醞釀數月之久,雖然以國際聯軍空中支援的政府軍為主導,但其他各方關於參戰角色和方案的主張各異。戰事未起,便已陷入紛爭。多方勢力伺機「分一杯羹」兩個月前,伊拉克中央政府主張以具備陸軍航空兵優勢的政府軍為主導,受伊朗支持的「人民志願軍」協同,不允許庫爾德「自由鬥士」參戰。「人民志願軍」被估計人數約10萬,以什葉派為主;「自由鬥士」長期作戰並解放了摩蘇爾下轄的多個村落。雙方都主張「先入定關者王者」,欲以軍事勝利換取政治佔據摩蘇爾,且多次發生交火。有消息稱,「人民志願軍」協同參戰,已入駐摩蘇爾近郊,「自由鬥士」被要求在劃定的區域行動。也許阿巴迪的承諾並非誇誇其談,儘管「伊斯蘭國」在摩蘇爾經營多年,畢竟失道寡助,在資金、人員、裝備方面已現頹勢。但對於阿巴迪而言,真正的挑戰在戰役勝利後,畢竟有那麼多勢力等著分摩蘇爾這杯羮。 Haider al-Abadi, 阿巴迪 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強烈反對「人民志願軍」參戰並藉此擴大勢力範圍和影響,畢竟伊朗的幕後存在總是令其不快。而令伊拉克中央政府更頭疼的是庫爾德自治政府關於軍事行動背後的政治訴求。庫爾德自治政府以摩蘇爾靠近杜胡克、阿爾比勒,對自治區安全意義重大為由,對戰役和戰後角色志在必得。庫爾德高官明確表示,在清除「伊斯蘭國」後,庫爾德將謀求獨立建國或伊拉克改為邦聯制政體。處於伊拉克軍隊猛烈攻擊下的摩蘇爾(圖源:Reuters/VCG)不過,以佔據摩蘇爾為籌碼同中央政府談判,庫爾德人謀求建國的難度太大,還會遭到美國與伊朗的反對。自治政府主張「自由鬥士」的「鮮血換領土」,把摩蘇爾納入版圖,除了中央政府的反對,還將遭遇當地遜尼派阿拉伯人的抵制以及未來融合、治理難度方面的障礙。 土耳其是伊拉克中央政府必須正視的另一難題。土耳其認為摩蘇爾是其在伊拉克北部的安全外圍,因此向伊拉克北部派駐軍隊和重型裝備,導致兩國矛盾不斷升級,並已互相召回大使。土耳其支持庫爾德自治政府及其「自由鬥士」,並支持約6,500人的伊拉克遜尼派民兵。反恐戰爭向代理人衝突發展所以,阿巴迪需要面對的是在戰役之後,不僅需要處理國內庫爾德人的獨立主張和領土訴求,還要應付大國在境內的角力。假設阿巴迪領導的什葉派政府能夠一一化解,摩蘇爾甚至伊拉克是否就能一片祥和了呢?「伊斯蘭國」發跡於安巴爾省,在摩蘇爾成名。當地長期盤踞「復興黨」殘餘、極端分子、「基地」武裝、反對中央政府的遜尼派部落勢力,「伊斯蘭國」並非無本之木。戰役之後,真正消除「伊斯蘭國」還需時日。 摩蘇爾作為伊拉克僅次於巴格達的第二大城市,人口以遜尼派阿拉伯人為主,分別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和基督教的沙巴克人、伊扎迪人、庫爾德人混居此處,在被「伊斯蘭國」佔領前就與中央政府互不信任。解放後就能摒棄前嫌重回中央政府懷抱?美國和沙特的因素不容迴避美國9月以打擊「伊斯蘭國」的名義「誤炸」了位於敘利亞東部德爾祖爾的政府軍營地。「伊斯蘭國」對美國遠沒達到「切膚之痛」的程度,相反,還能藉以「誤炸」對手。那麼,在伊拉克呢,是否真的沒有「以養代打」的餘地?作為伊拉克西部遜尼派最主要的支持者,沙特製衡伊朗的政策未變。「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失利後,沙特一定會採取措施,阻止伊朗順勢做大。 對於伊拉克中央政府而言,打擊「伊斯蘭國」的反恐戰爭已經演變為代理人戰爭,並有望演化為代理人衝突,各方正在並將繼續圍繞摩蘇爾和整個伊拉克在後「伊斯蘭國」時代展開新的博弈。 來源:big5.backchina.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