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臉欲重返中俄後院 民眾唾棄大喊滾蛋

當地時間3日,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華盛頓迎來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五國外長。去年,克里曾在一次行程中遍訪中亞五國,被稱為"歷史性創舉"。在那之後,這種大陣仗的"碰頭會"被確認為"C5+1"(中亞五國+美國)機制。在外界看來,該機制是美國中亞戰略發生巨變的明證--因搞"顏色革命"遭中亞國家排斥後,"被邊緣化"的美國想要"重返中亞"。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在其著作《歷史的地理樞紐》中將中亞稱為世界島的"心臟地帶"。除了這裡重要的戰略地位,避免中俄"獨占"該地區被認為是美國的關鍵考量。俄羅斯媒體說,美國要為中國在此的積極活動設置障礙。但這種打算不被看好。美國與中亞的貿易額2015年陡降,如今陷入停滯,且恢復前景黯淡。在多年動盪之後,中亞人民也對美有戒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亞室主任丁曉星3日對記者說,雖然有意降低了調門,但在他國推行"民主改造"是美國滲入骨子裡的戰略。一旦中亞國家內部出現重大突發事件,美國仍會跳出來,成為中亞政治穩定的潛在危險。美為五國慶祝從前蘇聯獨立25周年 克里為到訪的五國外長準備了豐富的議題,從地區安全、經濟互聯到環境問題、氣候變化以及人道主義,討論具體將涉及五大項目。在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主持的工作午餐中,中亞五國外長則將和美國智庫代表共同探討21世紀中亞的發展問題。這次會面是"C5+1"機制內的最新對話。俄媒體概括這些具體議題說,就是討論美國提出的共同實施中亞地區戰略方案。這是在"C5+1"這個外交平台上舉行的第二次會議。2015年9月,克里與中亞五國外長在紐約會晤。兩個月後,六方在烏茲別克發表的撒馬爾罕聯合聲明中,確認了"C5+1"的新機制。俄羅斯"直面俄羅斯"網站3日說,在美俄戰略對峙背景下,美國對中亞地區的外交政策在短時間內發生了巨變。"C5+1"機制的建立正是這種變化的明證。中亞再度成為美國關注的重點。日本雜誌將這稱作是一次頗具歷史性的到訪,因為在美國商會舉辦的招待會上,美國企業界將首次與中亞的5個國家一起舉行內閣級的會晤。招待會不但打算推進中亞與美國政府、商業、學術界和文化機構的合作,還要慶祝中亞國家從前蘇聯獨立25周年。一些俄羅斯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擔憂說,美國新戰略的目的是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而且這顯然是一項長期戰略。 在克里去年對中亞那次"前無古人"的遍訪中,美國和五國就3個領域達成一致:一是經濟領域,將中亞地區的經濟與美國廣泛的區域聯為一體;二是生態和氣候變化問題;三是安全問題,特別是恐怖威脅和阿富汗穩定的問題。俄媒體3日稱,現在美國將賭注下在建立多邊關係上,試圖找到針對每個國家的槓桿,並確定與每個國家的優先關係。對美國來說,中亞五國各有特點。經濟上,哈薩克是美國的主要夥伴。在地區安全領域,烏茲別克是優先方向。從阿富汗因素和共同邊界角度看,土庫曼和塔吉克是重點。 幫助中亞地區通過發展基礎設施提高經濟競爭力,吸引投資以融入世界經濟,這是克里對美國中亞戰略的闡釋。"美國考慮為中國設置障礙",俄媒體以此為題的文章說,"C5+1"機制就像是比照著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提出的。俄專家們認為,美國試圖以此來平衡中國在這一地區的積極活動,並希望從中找到可靠和願意實施多元化政策的政治家。哈薩克"歐亞日報"援引該國風險評估小組領導人薩特帕耶夫的話說,目前中國是中亞地區經濟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未來也將是安全領域的參與者。美國在中亞地區軍事和政治領域的直接存在會激怒中俄。針對外界對美國戰略意圖的解讀,有美國務院官員稱,"C5+1"的會談模式並非是為了與中國和俄羅斯競爭,而是為了研究如何穩定阿富汗局勢,這對俄羅斯來說是有利的。防止中亞地區受到來自阿富汗的恐怖威脅,是美俄在這一地區的共同利益。俄羅斯媒體3日在對此做出報道後,將這一表態解讀為"美國試圖從阿富汗方向深入中亞"。 "來自阿富汗的威脅不可能通過單獨或有限範圍的國家解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整合地區和國際所有力量。"俄羅斯外交部亞洲第二司司長卡布洛夫3日作出針鋒相對的回應。俄塔社援引他的話說,"此前,美國主導的解決阿富汗問題的方法被證實是失敗的。我們認為,目前已經建立了足夠的國際和地區模式,上合組織和集安組織是最優先的模式"。中亞民眾:不會再為美國所謂的民主走上街頭為什麼美國會將目光轉向中亞?人民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憲舉3日對記者說,中亞是連接歐亞大陸的戰略通道,在國際戰略上是非常重要的地緣政治樞紐。這裡還與俄羅斯、中國、伊朗等多國接壤,加強對該地區的控制可以對這些國家形成戰略壓力。 由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已於2015年正式啟動,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是其成員,塔吉克也正積極考慮加入。到2025年時,俄白與中亞地區很可能將建立一個擁有1.7億人口、石油儲量900億桶的統一市場,甚至是類似歐盟的經濟聯盟。與此同時,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在中亞受到普遍歡迎和支持。王憲舉說,這些都讓在該地區影響力不斷"被邊緣化"的美國十分擔憂。美國曾對中亞有過巨大影響。2005年3月吉爾吉斯的"鬱金香革命"與烏茲別克的安集延事件,引發中亞地區政局和社會動盪,這被認為是美國強推"民主"、策動"顏色革命"的後果,引起中亞國家的恐懼和戒備,直接導致烏茲別克對駐烏美軍下了逐客令。吉爾吉斯也於2014年關閉了美國駐吉軍事基地。 現在,記者在吉爾吉斯出差期間與當地民眾聊天時,大部分人都表示國家應該務實發展,自己不會再為了西方所謂的民主走上街頭。顯然在多年動盪之後,該國人民已經對此失去興趣。而鑒於美國顛覆別國政權的"黑歷史",中亞國家在與美國的交往中懷有警惕感。記者熟識的一位哈薩克專家直言,在哈薩克的夥伴排名中,俄羅斯第一,中國第二,之後才是美國等西方國家。 文章未完,點擊這裡閱讀全文! 來源:www.81.net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