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戟」刺穿美國 美軍恐難攔截朝鮮導彈?

來源:多維新聞華盛頓時間1月23日前後,一則來自英國的消息讓因特朗普(Donald Trump)而沸騰的美國再度升溫。多家英國媒體發布消息顯示,英國有意隱瞞了一起「三叉戟」(Trident)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失敗,令其偏離航線飛向美國本土的事故達半年之久。而這起事故對於美國的導彈防禦能力來說,更加帶來不可估量的效果。朝鮮導彈正處在一種微妙的定位上(圖源:VCG)的確,「三叉戟」導彈的發射事故暗示了美國對於突然飛入的進攻性航空器恐怕是猝不及防的。當這一點與美國前防長卡特(Ashton Carter)10日「假如朝鮮發射的導彈並不具威脅性,美國不一定會擊落導彈」的發言結合起來時,外界或許可以從中讀出一絲端倪。即美國對於類似突然事件的應對能力可能是欠奉的。這一點甚至將對美軍於東北亞的實際行動產生影響。雪藏事故背後的隱情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於1月22日接受了BBC電視台的質詢,其主持人先後四次追問了英軍2016年6月時的一起「三叉戟」導彈發射事故。儘管面對記者,梅多次強調自己對三叉戟頗有信心,但是,面對事故本身的嚴重性,她最終還是選擇沉默。這起英國潛艇在佛羅里達水域演習,導彈飛行方向發生偏差並飛向美國的事故對英國是嚴重的,對美國也是影響惡劣的。儘管英美之間因其盟友關係,可以最終大事化小,況且英軍的核潛艇在美國水域的演習顯然也得到了美軍的首肯。但此案暴露出的細節對美國的國防來說終究不是個好消息。 當英美媒體突然將這起原本是兩國政界秘而不宣的事件公諸於眾時,被雪藏了半年的這起導彈事故就帶上了另一種駭人聽聞的潛台詞。尤其是該枚導彈最終系自毀解決而非被美軍攔截更顯出了其中的不自然之處:這正讓外界懷疑美國的本土導彈防禦系統可能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儘管相關各方對此不置一詞,但這種無可奉告的態度顯然更令外界擔心。伴隨著這場事件的突然發生,稍有聯想能力的觀察家就會馬上想到剛剛卸任的美國防長卡特就朝鮮導彈發表的最新看法。卡特1月10日進行最後一次新聞會時說,假如朝鮮的遠程導彈具威脅性的話,它固然會被攔截。但卡特也表示,假如導彈「不具威脅性的話」,美方也不一定會攔截。這句話在三叉戟風波之後就難免讓以往期待美國反導系統的各國人士背後生出一絲寒意。 朝鮮導彈的「威脅」朝鮮導彈長期以來一直都有一個固定的評價,儘管在1月11日前後,歐美分析人士得到韓國情報,稱朝鮮擁有可製造核彈頭的50多公斤鈈,且其「生產高濃縮鈾、製造核彈頭的能力及核彈頭小型化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但是,包括特朗普在內的華府重要人士也強調過,稱「朝鮮無力發展能夠攻擊美國本土的核彈」。簡言之,朝鮮導彈就屬於「不具備威脅性」的範疇,可以不一定攔截。對美國來說,面對「不具備威脅能力」的朝鮮導彈,如果不「攔截」,按照卡特的說法,首先,美軍可以節省攔截裝置;其次,美方還能從導彈路徑收集更多情報。但問題就在這裡,因為美國此前尋求在日、韓設置反導網路時,其核心就在於防禦朝鮮導彈,其威脅則在其次。當美軍試圖推卸責任時,這對不惜一切代價在國內強行推行了「薩德」(THAAD)反導系統的韓國,以及準備借鑒美軍關島部署方案部署相似系統的日本就不啻於一種背叛。 事實上,就朝鮮的軍事工業開發能力來說,恐怕平壤是不應該被小覷的對象。前不久,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Kim Jung-un)在新年致詞中稱,朝鮮的「洲際彈道導彈試射也已進入收尾階段」。但韓國國防部1月11日發表《2016國防白皮書》,指朝鮮製造核彈頭能力已達「很高水平」。考慮到朝鮮甚至已經具備初步的潛射導彈能力,這就讓局面變得尷尬了:朝鮮的威脅能力顯然和美國的評價並不相稱。而卡特的發言恐怕就有一種自找台階下的意味在內。伴隨「三叉戟」導彈的風波被公諸於眾,外界恐怕會針對卡特此前的發言得出另一種認識。如果「沒有威脅」的「三叉戟」飛向美國不會引發攔截,那麼同樣「沒有威脅」的朝鮮導彈恐怕也會按相似的方式加以處理。至於美國如何重新解釋「威脅」,這恐怕就將是特朗普及其幕僚們未來要考慮的問題了。 來源:big5.backchina.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