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爆】破解「小龍蝦是蟲子」的網路流言真假?!

    近日網路流傳一篇「小龍蝦是蟲子」的文章引起大家對於這種有殼海洋生物的恐慌。現在就為你一一破解這些網路謠言!小龍蝦都長在污水里,重金屬超標,外國人從來不吃?本文將為你一一分析那些有關小龍蝦的傳言。小龍蝦到底是什麼?是蟲子嗎?小龍蝦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蝦”,學名叫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種如假包換的淡水蝦。它和龍蝦有親戚關系,分類學上它們都是“十足目”,龍蝦是龍蝦科、正螯蝦科或擬螯蝦科,而我們吃的小龍蝦則是蝲蛄科(所以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它被直接稱為“蝲蛄”)。小龍蝦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所以又叫美國螯蝦。原生地在墨西哥灣附近,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帶,所以也叫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它是最具食用價值的淡水龍蝦品種,年產量占整個淡水龍蝦產量的70-80%。中國以前有小龍蝦嗎?其實中國有四種原生態的正宗小龍蝦,它們是東北黑螯蝦、南京黑螯蝦、史氏擬螯蝦和朝鮮黑螯蝦。除此之外,還有兩種“外來和尚”,原產美國的克氏原螯蝦和原產大洋洲的紅螯螯蝦,只不過克氏原螯蝦技高一籌,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成為最著名的小龍蝦。美味的小龍蝦其實是入侵物種,這種蝦性情兇猛,繁殖快,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對“原住民”也會造成威脅。 小龍蝦是為了消滅屍體,經過基因改造而引進的?網上有傳聞說:“駐中國的日軍生化部隊因為要處理大量的屍體,將克氏螯蝦經過一系列的基因改造,變成小龍蝦,運到日軍駐地擔任起水體清潔的工作。”這種說法相當荒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才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上世紀70年代人類才開始DNA重組技術的應用研究,侵華日軍搞基因改造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不過,我們現在吃的小龍蝦確實是從日本來的。1927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20只克氏原螯蝦,目的是繁殖培養成為牛蛙的飼料。大約在1930年前後,克氏原螯蝦又被引入中國,最早的養殖地在南京附近,很可能也是作為飼料用途。之後克氏原螯蝦憑藉良好的適應能力在各地繁衍開來。所以從時間上看,小龍蝦進入中國和日本侵華并無任何瓜葛,也不存在什麼陰謀論。日本不吃小龍蝦?外國人都不吃嗎?小龍蝦在美國已經吃了上百年,小龍蝦的買賣也逐步從鄉間集市走向大宗交易,目前全球每年的貿易量超過30萬噸。小龍蝦在美國是很常見的料理食材,通常和馬鈴薯玉米水煮搭配卡疆粉(Cajun)調味。美國用於食用的小龍蝦有98%產自路易斯安娜州,該州在1983年將小龍蝦選為州代表動物,并且每年都舉辦“小龍蝦節”。小龍蝦傳入日本後,并沒有得到日本消費者的青睞,畢竟是“牛蛙的飼料”,而且日本有豐富的水產品,相比而言,小龍蝦肉質和口感都處於劣勢。外國人吃不吃小龍蝦還可以看看出口數據,2011年僅湖北省就出口小龍蝦8000多噸,全國的出口量至少是數萬噸。目前出口的小龍蝦食品以熟食為主,如龍蝦尾、蝦仁、茴香整肢蝦、辣粉蝦、龍蝦醬,主要銷往丹麥、瑞典、西班牙、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日韓和東南亞市場,比如歐洲市場上90%的小龍蝦來自中國。小龍蝦生活在污水中,專吃垃圾?小龍蝦是雜食動物,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機質,水草、藻類、水生昆蟲、有機碎屑都是它的食物,當然它也吃小魚、小蝦、貝類等活物,甚至在吃不飽的時候同類相殘。正因為它食性雜,所以生命力很強,能在污染水體生存。但是餐館的小龍蝦基本上都是養殖的,比如北京簋街的基本上都來自盱眙的養殖場。在養殖環境中,要根據生長需要,投喂動物性和植物性飼料,比如麥麩、豆餅、水生昆蟲幼體等。小龍蝦能忍受污染的水質,但它們并不喜歡那樣的環境。有學者專門做了實驗,發現小龍蝦更傾向於選擇新鮮的食物,更喜歡清潔的水源,所以生活在污水中純屬被逼無奈。而且,小龍蝦對環境的忍耐也有限度。如果水質差,小龍蝦不僅繁殖困難,而且也長得差,脫殼慢。在養殖條件下,小龍蝦密度比較大,如果水很臟,它們的活力就會顯著下降,天一熱,蝦就會大批死亡,而且也經不起長途運輸,所以養殖戶也會很注意水質保養。 食用小龍蝦是從野外河溝撈的?早期確實有不少小龍蝦是從河、湖甚至稻田里捕捉,但隨著這些年小龍蝦受到追捧,各地的野生小龍蝦的密度根本不足以滿足捕撈需要,現在餐桌上的小龍蝦都是養殖的了。人工養殖小龍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傳聞中“小龍蝦酷愛鉆孔打洞,所以養殖成本太高”的說法也站不住腳。小龍蝦養殖在上世紀50-60年代開始推廣,到8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很大規模。以湖北省為例,2013年荊州市小龍蝦產量15.8萬噸,潛江市產量3萬噸,估計全省小龍蝦養殖面積450萬畝,產量34.75萬噸。如果算上整個從養到吃的產業鏈,小龍蝦的產值要超過400億元。小龍蝦體內重金屬超標幾百倍?小龍蝦的環境適應能力確實很強,能夠在污染嚴重的地方存活下來。但是它攝入的重金屬大部分被轉移到了外殼,隨著不斷生長和脫殼,這些重金屬毒素被移出體外,所以肉里的重金屬未必會超標。有些研究數據表明,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集中在鰓和內臟中,而鰓和內臟主要集中在頭部,我們吃的尾部并無太多重金屬,所以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監管部門在日常的抽檢中,并未發現小龍蝦重金屬超標的問題,2011年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共抽檢小龍蝦一萬多噸,主要出口到歐盟、美國,檢測項目包括微生物、重金屬殘留、獸藥殘留等,批次檢測合格率為99.8%以上,沒有任何國家提出通報。 小龍蝦攜帶肺吸蟲,易造成“橫紋肌溶解癥”?南京曾經發生過一次多人因“橫紋肌溶解癥”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學家從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懷疑小龍蝦是導致這一事件的元兇。但是專家對蒐集到的樣品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檢測分析,包括致病菌、重金屬、農藥殘留、抗生素殘留、激素、寄生蟲、藻類毒素等,并未發現異常,也沒有找到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癥的物質,最終這一事件被定性為“哈夫病”。哈夫病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橫紋肌溶解癥,世界各國均偶有發生,一般是吃水產品後24小時內發病,除此之外沒有明顯的規律。除了吃小龍蝦,吃海魚、淡水魚都出現過類似案例。網上也有種說法,認為是“洗蝦粉”導致了橫紋肌溶解癥。實際上洗蝦粉的主成分是草酸,它從機理上就不具備導致橫紋肌溶解癥的可能。盡管它的確酸性較強,但是由於是水溶性,洗完之後又經過很多加工程序,不可能在蝦身上有很高的濃度。我們平常吃的很多蔬菜里也富含草酸,比如菠菜。當然,小龍蝦的確可能攜帶寄生蟲,但這也不是它的專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樣可以攜帶,比如蛙、螺、貝、魚、菱角等都可以。預防寄生蟲病的關鍵是燒熟煮透(比較保險的做法是100度燒煮10分鐘以上),尤其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小龍蝦。小龍蝦呈現藍色是重金屬污染造成的嗎?蝦殼上的顏色主要由甲殼內的甲殼藍蛋白和蝦青素共同形成,根據含量和結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現出紅、橘紅、藍、青、白、黑等多種顏色,比如澳洲龍蝦主要以藍色為主。網上出現的藍色小龍蝦,最大的可能是個別小龍蝦的基因變異,這并不稀奇,也與重金屬污染無關。其他小提醒:吃魚蝦水產要注意什麼?海洋是各種污染物最後的歸宿,尤其在近海,來自大陸的污染物被沖刷至此,可以被水生生物富集。以海底底泥中有機質為生的貝類容易富集鉛、鎘、汞等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而肉食性的魚類因為處於食物鏈頂端,也容易富集污染物。從污染物含量來看,一般是海水魚高於淡水魚,肉食魚高於草食魚,大魚高於小魚。普通消費者可增加食物多樣性,通過平衡膳食降低污染物的總體攝入水平。魚類是人類優質蛋白、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魚類及其產品品種搭配、適量食用,對健康總體上是利大於弊的。但要注意,兒童以及準備懷孕、孕期中或正在哺乳的女性應當避免食用鯊魚、旗魚、金槍魚等魚類產品。控制其他大型肉食性海產魚類的攝入量,平均每周不超過300克為宜。如果覺得某一周吃多了,下一周少吃或不吃即可。重金屬污染導致的急性食物中毒其實是很少見的,吃海鮮或水產時真正最大的威脅是微生物,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目前我國食源性疾病報告病例中它名列前茅。對付細菌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和對付寄生蟲一樣,燒熟煮透是最保險的辦法。此外,盡量不要吃不新鮮、來歷不明和不認識的水產品,發生赤潮的海域捕撈的海產也要慎食或不吃,因為這些水產可能帶有能造成中毒的生物胺、藻類毒素或其他生物毒素。 轉載:論壇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