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市區路上經常可見乞討者。陸媒報導,其中絕大多數屬職業乞討者,有不少人收入還相當可觀,月入大約人民幣6000或7000元(約2.8K~3.3K新台幣),超過普通白領。隨著天氣轉涼,泰安市救助站開始了每週不少於兩次的上街巡查。連續幾次巡查,卻收穫不多,工作人員介紹,主要是因為現在泰安的流浪乞討人員絕大多數都是職業乞討者,而他們因為怕影響「工作」,都拒絕接受救助站救助。
青山街一家超市的老闆告訴記者,幾個職業乞討者常在他們那一塊轉悠,晚上有時候會來買菸酒。有兩三個人幾乎每天都來他們店裡把零錢換成整錢,幾乎每次都能換上二三百元。「這樣算下來,他們一個月的收入要六七千,比泰安大多數白領的收入都高。」 「青山、三裡這邊的小旅館,價格便宜離車站也近,那些乞討的有不少都選擇住這邊。」泰安青山社區旅館老闆李先生開旅館已經19年了,他見慣了住旅館的乞討者。李先生說,十年前小旅館還沒有遍地開花的時候,他就曾接待過住店的乞丐,那時住賓館的大多是出差的,從穿衣打扮上看不出來哪些是乞丐。記者在泰安老汽車站跟隨一名乞討者走進了泰安交通賓館附近一條小巷子,眨眼的功夫,乞討者就不見了。「我們這邊住宿的就有職業乞討的,就是因為人多雜亂,才好掩飾身份。」交通賓館附近一家旅館服務員陳女士說,常有客人早上穿著破舊衣服、揹著麻袋出門,晚上帶回酒菜在屋裡吃喝,有的人退房時穿上好衣服,都沒法和之前的模樣對起來。另外,也有少數乞討者有時會露宿在街頭或者鐵路橋洞等遮風擋雨的地方,目前,隨著天氣轉冷,這部分乞討者也轉向了小旅館。記者調查發現,為了多討要些錢財,不少職業乞討者可謂費盡了心機。他們中,有的選擇通過攔車或者擦車的方式向車主要錢,有的選擇通過裝病的方式騙取路人的同情,有的則特意扮成學生或者聾啞人模樣,向來往的市民行乞。不過,雖然同為職業乞討者,他們的收入其實差別挺大。
記者實際探訪後,將乞討者大約
分成三類!「靠天吃飯」派:
鋪個袋子躺路邊
吃著花生抽著煙
職業乞討者躺在泰安上河橋附近,身下鋪著一個塑料袋,身前放著一個鐵桶和一個殘疾人證。他衣著邋遢,但是看起來心情還不錯。正值早飯時間,他連喝了兩杯粥之後,從隨身袋子裡拿出花生米,一粒粒放進嘴裡,並不刻意防備路人。有時候他一伸手臂,還能看見他戴著的一塊亮晶晶的手錶。過了一會兒,他拿出一個塑料袋,裡面裝滿了麵包、蛋糕、月餅等各種點心。他從中拿出一塊月餅,躺在地上,一口口吃光。吃飽喝足後,老人又拿出一盒香菸,心滿意足地抽起來。記者查看了老人的殘疾人證,他於1940年出生,今年已經74歲,右腿殘疾,老家在安徽。老人說他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都在家種地。他老婆有病,他出來是給老婆討醫藥費的。記者紀錄:七個小時裡,他收了五六十元。
「勤勞致富」派:
路口攔車擦玻璃
一擦就是大半天乞討老人年齡都在60歲上下,留著花白的鬍鬚,乾乾淨淨,步伐算不上矯健卻很有力。兩人都揹著黑色的揹包,手裡攥著一把零錢,紅燈亮起時,他們會從停車線向來車方向挨個擦窗戶伸手討錢。如果司機不給,另一隻擦窗戶的手會更賣力擦拭前擋風玻璃。他們很少說話,只是用機械化的笑容和點頭哈腰來作為乞討的肢體語言。一個間隔5分鐘左右的紅燈時間裡,少的時候他們能要到一兩元,多時時候能要到四五元。一上午時間,一名乞討者能討到150元以上。
乞討者從司機手中討到的錢,並不放在捏著錢的手裡,而是通過揹包的拉鍊空隙塞進包裡,除了他們自己,沒人知道他們到底討了多少錢。在其中一名乞丐抽菸休息的時候,記者從他口中得知,他是從河南來的,但一問到一天可以討要多少錢、住在哪裡時,他就閉口不談,把整盒的香菸塞進揹包,再次上路乞討,還不斷用餘光注意在路邊的記者。
「演技」派:
扮演角色編故事
掙錢全都靠演技以前的職業乞討者一般都會扮演成殘疾人的模樣,但因為頻頻被識破,最近他們開始轉向扮演別的角色。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乞討群體正在越來越年輕化,乞討方式也在不斷花樣翻新。「之前經常有帶著聾啞人證書的未成年人上車乞討,低於10塊錢都不行。」泰安一車站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人冒充乘客上車,在發車前會在車上進行乞討,討完一輛再去下一輛車繼續乞討。他們討錢的門檻還不低,有時候乘客給一塊兩塊他們還不太滿意,乞討者會拿出5塊或10塊的紙幣,示意乘客要多給點。該車站工作人員介紹,車站一天至少有上百次班車,這些職業乞討者買個最便宜的票進站,一逛一天,至少能成功五六十例。這樣一例最少五元,最多二十元,一天能收二三百元。轉載自:一點新聞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