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斑塊消失!65歲大爺堅持一年後「血管通暢」 4個習慣做好了:斑塊或可慢慢消除

65歲許大爺,1年前反覆胸痛,最後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根據造影顯示,許大爺的兩條血管,其中一條嚴重血管狹窄,通過吃藥無法控制,不得不通過支架解決。而另一條血管,雖然也有斑塊,屬於中度狹窄,暫時不用支架。


一年後,許大爺到醫院複查,醫生髮現一開始重度狹窄的血管通暢了,另一個原先有斑塊的血管,其中的斑塊消失了。


醫生感嘆,詢問患者是如何控制的,原來許大爺非常聽從醫生的囑咐,不僅按時吃藥,一天不落,還積極戒煙、戒酒,控制飲食、堅持運動。
最後通過一年的時間,他不但有效地保持了血管通暢,還成功「逆轉」了斑塊。





一、60歲以後,斑塊開始在血管「肆虐」
調查顯示,年齡4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超過40%,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在確診為腦中風的病例中,動脈斑塊的檢出率接近80%。而60歲以上的人群中,完全無斑塊的幾乎沒有。


另外,慢病前瞻性研究一項分析顯示,在60-69歲歲的年齡段中,有41%的人有斑塊,且這個數據呈年輕化趨勢。
研究顯示,從10歲開始,我們的動脈就開始發生硬化,頸動脈斑塊在20歲左右就開始發育,直到40歲有了明顯變化,60歲以後更是快速發展。


然而對於血管而言,頸動脈斑塊就是「垃圾」,沒有絲毫用處,且危害極大。
頸動脈斑塊是引起腦梗的重要原因,約有80%的腦梗與頸動脈狹窄有關。
頸動脈是大腦重要供血通路,一旦這裡出現堵塞,大腦就會缺血,繼而傷害大腦,造成急性腦梗突發。


而引起斑塊的「禍根」,主要與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壓和高尿酸血症有關,可使頸動脈斑塊風險提高30%。





二、斑塊清除術出現,支架手術終將被淘汰?
有說法稱,「已經有斑塊清除新技術出現,可將血管內沉澱物吸出來,再也不用放支架」,這種技術被稱為「血栓抽吸術」,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這項技術是真實存在,但並不是什麼新技術,早在2000年就廣泛在臨床中開展。
據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心內科王煒主任介紹,血栓抽吸術利用負壓抽吸原理,將血栓吸出,因此它所吸出的是血栓而不是斑塊,僅適合冠狀動脈內含有大量血栓的患者。
而現實生活中多數患者是因斑塊破裂合併血栓發生,因此僅將血栓吸掉是沒有用的,斑塊仍然存在,所以還是需要植入支架。
心臟支架又稱冠狀動脈支架,具有疏通動脈血管的作用。
它通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或手腕上的橈動脈,經過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他器械放入冠狀動脈裡面,達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的目的。





三、查出頸動脈斑塊,離腦梗有多遠?
網上有傳言稱「頸動脈斑塊」最終的歸宿就是「腦梗」,一旦被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是否意味著離腦梗不遠了?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副主任醫師範鋒表示,當檢查出頸動脈斑塊,首先應進一步對斑塊進行檢查,檢查其穩定性。然後再觀察頸動脈有無因斑塊,而出現頸動脈狹窄。

如果斑塊較為穩定,那麼它導致腦梗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即使斑塊導致了動脈狹窄,但狹窄程度小於50%,一般不會對腦部供血產生較大影響。
但如果斑塊造成的狹窄超過了50%,它的危險性就會相應提升,不穩定的斑塊容易脫落、破裂,引發血栓,進而血栓脫落,就可能會導致腦梗的發生。


頸動脈斑塊是可以實現逆轉的,日常堅持這4個習慣,斑塊或可慢慢變小或消失:
1、飲食控制
食物的選擇與血管風險息息相關。多吃新鮮水果、粗糧、深海魚等,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血液流動;少吃高脂食物、鹽和糖,嚴格控制熱量,避免身體脂肪堆積,造成超重和肥胖問題。
2、適量運動
運動是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中的有效干預措施,研究發現,通過運動患者斑塊有明顯的消退。每周堅持一定量的運動,每次約30—50分鐘,每周3—5次。
3、遵醫囑用藥
除了生活方式干預,對於已經有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者,一定要遵循醫囑按時吃藥,通過藥物幫助控制。
4、控制三高
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是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因此患有慢性性疾病者,一定要積極控制三高,定期到醫院檢查,出現不良反應,及時調整治療。


可能大多數患者無法實現斑塊逆轉,但能維持其穩定性也是不錯的結果。當發現頸動脈斑塊時,不要以為就是腦梗來臨,先確定其性質,再針對問題思考解決對策,才是科學的做法。


文章參考:搜狐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