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錯過最後一面!親人離世前「會有4個徵兆」 多花時間陪伴「別留遺憾」

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可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如何面對最終的離別。
人生在世幾十年,總有一天會送走身邊最親近的人,也常常錯過最後一面。
後悔、心痛、無法忘懷,如果能提前回來親口告別,那該有多好?


一、見了媽媽一面,父親安詳地走了
父親於2020年2月12日晚8:35離世,享年78歲。
父親對自己的身體一直很自信,我曾多次勸說他要保暖,注意身體,他並不在意。在查出癌症前,他從未進過醫院。
18年6月,父親明顯消瘦,我堅持帶他去醫院檢查,結果診斷出食道癌中晚期。好在父親的底子好,術後康復很快,在2018年8月到2020年1月這段時間裡,除了有些消瘦和拉肚子外,生活還是比較有質量的。
2020年1月,父親胸悶氣短,腿腳無力,腰部疼痛,不思飲食,CT一查,全身轉移。
和醫生溝通後,我們覺得不告訴他真實情況為好。主治醫師告訴他:老爺子,CT顯示是肺部炎症,骨質疏鬆。我爸信了,住院幾天後身體有一定好轉。



因為臨近過年,父親一直想要提前出院:「檢查沒問題,回家我好好調理就可以了,在醫院憋得慌」。我諮詢了醫生,醫生說盡量滿足患者願望,於是當天就出院回家了。
「大致就在過年前後了」,醫生跟我說。


2月11號,父親主動要求住院,我感覺不妙。當時父親已經是惡液質,瘦得皮包骨,太陽穴凹進去。11號到12號2點是清醒的,從2點左右開始,父親的手一直往空中抓,不停掀被子,眼睛睜得大大的。
我的父母很恩愛,父親也很寵愛她,我知道,父親一定是想見母親了。然而,我的母親有點迷信,她聽說「不能看著丈夫離開」,否則以後不能在地下相會,所以回家了。



我打電話告訴她父親的情況,最終她還是決定過來。到了醫院,她在父親床邊說:「我來了,你放心走,我會好好的,你一直拖著也難受,好好走」。不久,父親的眼睛就閉上了,然後一直處於非常安詳的昏迷狀態。
我一直以為父親會「迴光返照」,起來交待點什麼,結果就這麼安詳地走了。想想這也算幸運吧,他走得如此安詳,就像睡著了一樣。


二、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臨終又稱瀕死,指人體主要器官功能趨於衰竭,經積極治療仍無生存希望,生命活動即將終結的時候。瀕死原則上屬於死亡的一部分,但也可能出現「奇迹」,故不屬於死亡。
隨著研究不斷深入,醫學發現機體各組織、細胞並非在同一時間死亡,死亡是一個連續進展的過程,分為瀕死期、臨床死亡期和生物學死亡期。
瀕死期
又稱臨終狀態,指死亡開始的一段時期,機體功能發生嚴重障礙,中樞神經系統、腦幹以上部位的功能深度抑制。
致死原因的不同,瀕死期的時間長短不一,如頸部切斷、心臟外傷等,可以不經過瀕死期直接進入臨床死亡期。而慢性病致死者瀕死期較長,可達數小時或數天。



臨床死亡期
是由瀕死期發展而來,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抑制已由大腦皮質擴散至皮下及腦幹部位,呼吸、心跳完全停止,血液循環中斷,瞳孔散大,各種生理反射消失。這一時期,患者雖然呼吸、心跳停止,但腦功能尚未產生不可逆改變,各種組織細胞仍有微弱而短暫的代謝活動。


生物學死亡期
指全身各組織、細胞的死亡,是死亡過程的最後階段,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及器官的新陳代謝停止,出現不可逆變化,組織細胞均已死亡,機體已不可能復活。



三、臨終前,會有迴光返照嗎?
「迴光返照」一詞源於《五燈會元·道揩禪師》,原意為「自我反省」,先被引申為「事物消逝前的短暫活躍」,例如昏迷的病人突然清醒,甚至可以吃飯、說話,給人病情「減輕」的感覺,但隨後迅速離世。
所有人臨終前都有「迴光返照」嗎?科學將它解釋為:腎上腺分泌的激素所致。
人在瀕臨時,大腦皮質會指示腎上腺皮質和髓質分泌諸多激素,這些激素可調動全身的一切積極因素,使病人由昏迷轉為清醒,給人「好轉」的假象。但好景不長,在體內殘存的化學能量集中釋放後,各器官「油盡燈枯」,生命之旅也就結束了。



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身體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表現,這個時候多陪陪他們,讓患者帶著愛離去。
1、吞咽困難
病人消化功能已經喪失,中樞神經系統嚴重受損,連基本的言語、吞咽功能都受阻,身體越發消瘦。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飢餓,相反,脫水、缺乏營養的狀態會造成酮體積聚,產生「止痛效應」,讓病人異常歡欣。
2、皮膚冰涼
周圍循環的血量銳減,病人的皮膚又濕又冷,摸上去涼涼的。此時不要以為病人很冷,給他加蓋被褥,相反,蓋上被褥會讓臨終病人覺得太重,無法忍受。
3。臨終喉鳴
隨著死亡的臨近,病人的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響聲,但用吸引器吸痰往往會失敗,並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此時,應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得高一些,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



4、意識混亂
大腦功能紊亂,自我意識消退、神志不清,有時會焦躁不安,異常亢奮,「說胡話」,甚至表現出很害怕的樣子。但這些都是自然死亡的「正常現象」,身體脫水、缺水會導致電解質代謝紊亂,引發腦內神經和精神功能障礙。
雖說人總有一死,但在親人最後的時光里,我們的陪伴和關心,他們一定能感受到。有機會時說一聲「再見」,不給自己留下遺憾。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