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拍到火星丁達爾效應,稀薄云層的背后,是人類對火星的憧憬

你現在看到的這張照片,是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對著天空拍攝的,細心觀察不難發現, 這張火星云層的照片恰好形成了最近很火的丁達爾效應。

所謂丁達爾效應,指的是陽光穿過云層或者薄霧時被迫顯形的過程,這一景象還是首次在火星上被發現,是太陽光飛過228萬公里的漫長距離,最終穿過了火星稀薄的大氣云層,在火星的天空中呈現出了放射性的云隙光柱。

而這一切恰好被好奇號火星車捕捉到了理論上來說,任何一顆擁有大氣層的星球都能發生丁達爾效應,但天文學家因為知道火星上的大氣非常稀薄,且大氣構成與地球不一樣,所以根本沒想到能在火星上拍到丁達爾效應, 此前最多就是拍幾張火星上的藍色日出和日落而已。

這兩張火星丁達爾效應照片的問世,不禁讓很多人又對火星移民充滿信心了,認為火星確實是人類文明未來的新家園.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關火星的美好想象早在20世紀就出現了,當時火星探測器還沒出發,地面天文台看到的火星是一個四季分明且擁有疑似運河遺跡的星球,于是當時的人們認為火星很可能存在生命,但後來火星探測器的抵近偵察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1964年的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照片顯示,火星上的四季雖然存在,但遠遠沒達到四季分明的水平, 地球上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其實是火星全球性的沙塵暴,至于所謂的運河遺跡和海洋遺跡則被證明都是荒涼的巖石地表。

水手4號的觀測結果表明,火星就是一個和月球一樣荒涼毫無生機的星球,本來它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但一個發現卻拯救了火星的命運。

簡單來說,在火星探測的同一時期,天文學家還往金星也發射了很多探測器,結果傳回來的數據比火星更加嚴酷,高溫高壓硫酸雨的金星地表連探測器都生存不下去,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完全就是一個比火星還難搞的星球。

于是在金星完全無法探測和改造,而火星還擁有稀薄大氣和區域性磁場的情況下,天文學界只能把后續幾十年的探測重點轉移到火星上了,因此才有了今天形形色色的火星車以及繞火星公轉的探測衛星, 馬斯克的火星計劃也是發端于此。

然而要想在這顆距離地球5500萬公里的紅色星球上,再建一個家園談何容易?
目前不論是馬斯克還是NASA還是別的什麼對火星有開發計劃的機構,面對火星都有一個共同的難題,那就是火星上區域性生態形態的建立和維護。

在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時都有5500萬公里的情況下,大型飛船往返一次地球和火星需要至少一年時間,這意味著火星上的前進基地必須能維持數十人乃至數百人,長達一年的吃喝拉撒活動,相比之下目前空間站上的幾位宇航員的后勤保障工作就像是在過家家。

目前對火星野心最大的馬斯克的計劃是,在發射人類到達火星之前先發射數十艘火星飛船,上面裝載著物資和基本的基地框架, 甚至還有全自動的建造機器人,等到火星上的物資足夠多后再發射載人飛船前往火星。

第一批到達火星的先遣隊將以著陸點為基地建設基本的工業,首先點亮從火星提取火箭燃料的科技樹,然后飛船就能從火星再飛回地球了,基本的地火常態化飛船航班就能建立起來, 以此為基礎一步步將火星基地擴大成火星小鎮乃至火星城市。

按照馬斯克的說法,移民火星的最終目的是在地球之外給人類文明再做一個備份,保留一個火種,但當火星人類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后,他們和地球世界的關系又會是如何呢?
這個問題也許只有幾百年之后的人才能知道答案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