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案秦始皇身亡前的三件怪事 解密秦始皇死亡之謎

懸案秦始皇身亡前的三件怪事,究竟是什麼怪事能把秦始皇嚇死呢?解密秦始皇死亡之謎,秦始皇註定是一名歷史上的爭議頗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以及此雄才大略,同樣引起了後人的爭議。目前史學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說死於疾病,一說死於非命。作...懸案秦始皇身亡前的三件怪事,究竟是什麼怪事能把秦始皇嚇死呢?解密秦始皇死亡之謎,秦始皇註定是一名歷史上的爭議頗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以及此雄才大略,同樣引起了後人的爭議。目前史學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說死於疾病,一說死於非命。
作為中國第一位封建王朝的君主,秦始皇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橫掃六國,一統宇內,修建皇陵,極盡奢華。他用自己的一生書寫了一部傳奇,令人心馳神往。
公元前230至前221年,秦滅六國。秦始皇贏政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集權制度的中國;「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開天闢地,建立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帝國。那秦始皇贏政是怎麼死的呢?
秦始皇在39歲完成統一大業,待一切塵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打算盡享萬世之尊,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和奇方怪法。然而,秦始皇卻在49歲進行第五次大巡遊時,暴斃身亡,蹊蹺地死在了巡遊途中。秦始皇身亡時前,發生過三大怪事……
秦始皇身亡前發生過三大怪事
秦始皇在39歲完成統一大業,通過焚燒詩書、坑殺術士,秦始皇清除了思想文化上對專制集權統治的不利因素,創立了一個高度集權的大秦帝國的建構,一生追求集權的秦始皇終於沒有了後顧之憂。
塵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考慮更多的是如何長生不老,盡享萬世之尊。然而,一連串怪異事件的發生,讓秦始皇坐卧不安、心神不寧。
為了避凶趨吉,秦始皇在四十九歲的時候又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大巡遊。巡遊的原本目的是追求長生不老,沒成想自己卻由此走向了不歸路,並引發了一起千古疑案――秦始皇離奇地命喪沙丘,撒手人寰。
那麼,秦始皇的這次巡遊究竟發生在怎樣的背景之下?秦始皇為什麼會蹊蹺地死在巡遊途中呢?秦始皇身亡時前,發生過三大怪事……怪事記載於《史記.秦始皇本紀》之中。
第一件事是「熒惑守心」天象。
中國歷史上的歷代帝王對天象都極為重視,因為他們都認為天象表達了天意。在眾多天象中有兩種備受關注:一是五星連珠,二是熒惑守心。
什麼是五星連珠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排成一條直線,這被看成是最吉利的天象。史書記載劉邦登基那一年曾經出現五星連珠的天象。現代天文學家利用計算機推演,證明五星連珠發生在劉邦繼位的第二年――史學家也為劉邦製造吉利,真是匪夷所思。
根據計算機推演,中國歷史上還有兩次五星連珠沒有得到記載,一次發生在呂后稱制之時,一次發生在武則天稱帝之時。因為史學家不想讓五星連珠證明女主也是順應天命的,所以,即使出現五星連珠也不加以記載。
最不吉利的天象是什麼?熒惑守心。什麼叫「熒惑守心」呢?中國古代把「火星」稱作「熒惑」,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簡稱為「心」。「心宿」就是現代天文學中的「天蝎座」,主要由三顆星組成。當火星運行到天蝎座三顆星的附近,並在那個地方停留一段時間,就出現了中國古人常說的「熒惑守心」的天象。這種天象為皇權做出的解釋是,天蝎座的三顆星中間最亮的一顆代表皇帝,旁邊兩顆,一顆代表太子,一顆代表庶子。
這種天象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呢?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叫做星占學。星占學最重要的任務是為皇權服務,皇帝設立了占星官,設此官位只是為皇帝服務的。「熒惑守心」的出現在古人看來就意味着,輕者天子要失位,嚴重者就是皇帝死亡。
我們可以看史書記載的一個西漢末年的例子。綏和二年(前7)仲春,有人向漢成帝的丞相報告出現了「熒惑守心」天象。丞相看到奏本,非常為難,不知道如何是好。占星官上奏漢成帝,說天象告變,國運有厄,如果不移禍大臣,恐怕國家將陷於危難。漢成帝真信這事兒,看到報告后非常驚慌,不用多加思慮便決定移禍於丞相。
皇帝為了保全自己一向不惜手段,再說,丞相是移禍的首選。於是,漢成帝立刻召丞相上朝,斥責他為相多年,不能調理好陰陽,導致天象變異。丞相回到家中,惶惶不可終日,他雖然知道這次難逃一劫,但還存有一絲僥倖之心。可是,漢成帝早已鐵了心拿他做替罪羊。
第二天一早,漢成帝便派人給丞相送去詔書,本來認為你清明、勇敢,希望你能治理好國家,但是你十年為相,卻給國家帶來了災難。你這樣的丞相怎麼能夠輔佐我治理天下?念你為國奉獻多年,我不忍心罷你的官,希望你能憂國如家。漢成帝又賜給他好酒、黃牛。按漢朝慣例,皇帝賜給大臣牛和酒,即是賜死。丞相知道了皇上的用意,又沒有辦法可以破解,只好飲鴆自殺。
丞相自殺之後,漢成帝才放寬了心,趕忙發布消息說,丞相暴病而死,下令厚加撫恤。漢成帝還親自到丞相家中多次進行弔唁,他認為從此之後國運可以亨通,自己也可以天命永固了。但是不到一年,這個嫁禍於人的漢成帝也暴斃了。
嫁禍於丞相都不能避免皇帝死亡的事實更讓帝王們感覺到「熒惑守心」極為可怕。這當然是秦始皇以後的事情,秦始皇是不知道的。但是,天象的變化對皇帝影響極大,也是舉國關心的大事情。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一連發生了三起讓秦始皇非常鬱悶的事件。第一件事就是「熒惑守心」。《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是「三十六年熒惑守心」。秦始皇得知這個消息甭提多噁心了!
第二件事是隕石事件。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顆流星墜落到了東郡。東郡是在秦始皇即位之初呂不韋主政時攻打下來的,當時此郡是齊、秦兩國的交界地。現在已是大秦帝國的一個東方大郡。隕石落地還不可怕,可怕的是隕石上面刻的字「始皇帝死而地分」。這七個字非同小可!它代表了上天的旨意,預示着秦始皇將死,同時也預告了大秦帝國將亡。
出現了這種事情,地方官哪敢怠慢?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到了秦始皇耳中。秦始皇當然震驚不已,立即派御史到隕石落地處,逐戶排查刻字之人,結果一無所獲。
憤怒的秦始皇下令:處死這塊隕石旁所有的人家,並立即焚毀這塊刻字的隕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人死了,石焚了,但是,秦始皇心中的陰影並沒有隨之而去。
第三件事是沉璧事件。
這年秋天,又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一位走夜路的使者從東經過華陰,突然有一個人手持玉璧將其攔住。他對使者說,請你替我把這塊玉璧送給浩池君,還對使者說:「今年祖龍死。」使者莫名其妙,急問他是什麼意思。但是,這個奇怪的人留下玉璧,沒做任何解釋,轉眼就消失在夜幕之中了。
稀里糊塗但也感覺不妙的使者帶着玉璧回到咸陽,立即向秦始皇做了彙報。秦始皇聽后,第一反應就是這句話中的「祖龍」指的是自己,他沉默了好大一會兒,才說,山鬼至多知道一年之事。退朝之後,秦始皇對別人說,「祖龍」是指人的祖先。聽起來似乎口氣很硬,其實已有無可奈何之感了。
然後,他派人將使者捎回來的玉璧送御府去察驗,鑒定的結果是,這塊玉璧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他巡遊渡江之時,祭祀水神而投到江水中的那塊。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麼又被一個不明身份的人給送回來了呢?
最怕禍不單行。一年之中連續發生三件怪事鬧得秦始皇心裡非常鬱悶。他為這些事專門舉行了占卜,得出的結果是出巡和遷徙百姓才能避凶趨吉。於是,秦始皇下令遷移三萬戶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區,並且給每位遷徙戶贈了爵位。這三件事都明明白白記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之中。
「避凶巡遊離咸陽,鑾輿同載鮑魚歸」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的龐大車隊從北邊(今內蒙古包頭)沿着直道快速向南邊的咸陽前進。這個車隊有兩大特點:一是車隊中有數十輛外形上完全一樣的豪華車,二是這數十輛豪華車散發著一股刺鼻的臭味。
原來,這些車輛中有幾輛裝滿了發臭的鮑魚,另外一輛豪華車裝載着一具已經發臭的屍體。屍臭和魚臭相互混合,瀰漫在整個車隊之中。隨行人員中只有幾個人知道這具屍體是誰,多數大臣和眾多隨行人員對這個車隊的秘密完全不知曉,還以為秦始皇想吃臭鮑魚呢!
誰都沒有想到,這具已經腐爛發臭的屍體,就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秦始皇的屍體。秦始皇生前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的人生閉幕式竟然是為幾車臭鮑魚所伴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天現「熒惑守心」的凶象,天降隕石並刻有秦亡的讖語,十年前祭水神沉河的玉璧被莫名其妙地送回,並帶來了「今年祖龍死」的預言,這一連串的事件讓秦始皇非常鬱悶,占卜得出,他必須巡遊,才能化凶為吉。於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開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五次大巡遊。
由於有了前一年三樁怪事為背景,這次大巡遊已經成為了秦始皇拯救自己生命的一次非同尋常的大事件。這次巡遊並非刻意要做什麼,而只是趨吉避凶。
左丞相李斯是秦始皇的親信,自然要陪他出巡,右丞相馮去疾不能再離京,於是,奉命留守京城。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平日深受父皇喜愛,要求陪父皇出遊,秦始皇答應了——這小子倒是挺會趕機會的。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從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發,到第二年七月,前後長達九個月。這九個月中,秦始皇南到浙江錢塘,在會稽祭奠了大禹,刻石頌德,當然是歌頌大秦帝國和自己的豐功偉業,然後北上到達琅琊(今山東臨沂)。
但是,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西南)時,秦始皇突發重病(至平原津而病)。
中國古代文獻中的「病」與現代漢語中的「病」概念不一樣。一般較輕的病,在古代文獻中只稱「疾」,只有重病才稱「病」。所以,「至平原津而病」是說秦始皇走到平原津時得了重病。「上病益甚」,等於說秦始皇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了。此時秦始皇自己已經感到有些不妙,這才「為璽書賜公子扶蘇」,寫了加蓋玉璽的詔書給公子扶蘇,召長子扶蘇回咸陽主持喪葬(與喪,會咸陽而葬)。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得更詳細: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
秦始皇在病危之時,特意讓趙高草擬了一封給長子扶蘇的詔書,要他將兵權交給蒙恬,趕往咸陽主持喪葬。但是,詔書寫完還沒有來得及封給使者,秦始皇已經撒手人寰。這封詔書和秦始皇的玉璽都由趙高保管。此事只有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和幾名貼身宦官知道。
但是,加蓋了玉璽的皇帝詔書並沒有及時交給使者發走,而是留在了中車府令、行符璽事趙高手裡。
整個巡遊的車隊並沒有因為秦始皇的病危而停下來,而是繼續西行。走到沙丘(今河北廣宗縣)平台,秦始皇駕崩。這就出現了前文所說的一幕。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以寥寥兩行文字簡單敘述雲: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這一年(前210),秦始皇實際上才四十九歲,但是,古人多以虛歲計數,所以,人們常常稱秦始皇五十歲病故。
皇帝病故,對於一個剛剛創立才十二年的龐大帝國來說,無疑是一件天大的事。
秦始皇是怎麼死的?剛剛四十九歲的男人應當是非常健壯的,怎麼會突然死亡?秦始皇的身體應當不錯,當年荊軻刺殺之時,他在大殿上一路狂奔,簡直就像是一位訓練有素的短跑運動員!怎麼會突然死亡了呢?
《史記》的記載非常簡單,秦始皇在平原津突發重病,重病已讓秦始皇身邊的大臣們感到秦始皇可能有死亡之虞,但是,秦始皇最討厭大臣們說到他的死(惡言死),所以,大臣們誰也不敢向秦始皇提到「死」這個字(群臣莫敢言死事)。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朝臣上下不會因為死神的臨近而對秦始皇身後之事提前做好準備。到了病危之時(上病益甚),秦始皇才感覺不妙,趕快寫詔書讓扶蘇入京主持喪事,但詔書還是沒有迅速發出。
由於記錄秦始皇死亡的唯一文獻《史記》中沒有對他的病況加以記載,因此,我們今天完全不知道秦始皇得了什麼病,他到底怎麼死的仍然是個謎。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