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胡耀邦和習仲勛連夜開小會商量何改革大計

胡耀邦看到當時在內地仍然十分珍貴的塑料袋,竟然被當做了垃圾袋,這更是讓他感到一水之隔的兩地卻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回來后胡耀邦和習仲勛連夜開了一個小會。鳳凰衛視11月19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陳曉楠: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胡耀邦看到當時在內地仍然十分珍貴的塑料袋,竟然被當做了垃圾袋,這更是讓他感到一水之隔的兩地卻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回來后胡耀邦和習仲勛連夜開了一個小會。

鳳凰衛視11月19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陳曉楠: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文革十年,中國的國民經濟幾近崩潰,對外與國際的差距也是明顯拉大,內外交困之際,改革開放的呼聲就日漸高漲,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而始於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制,則是拉開了對內改革的序幕,當時在安徽主政的萬里,在農業方面呢做法呢得到了胡耀邦的鼎立支持,胡耀邦曾經在公開場合說,要吃米找萬里,他認為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他一向非常重視農業工作,當對內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的時候,那對外的開放又該從哪裡入手呢?胡耀邦把目光投向了南海之濱。
解說:1979年元旦的鐘聲剛剛敲過,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胡耀邦就來到了廣東,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就新總理人選一事向住在在廣州的葉劍英交換意見。
李漢平(胡耀邦警衛秘書):然後葉帥說這樣吧,耀邦啊,那你在廣州休息休息,給我一個時間,我再想它個四五天,後來耀邦同志說那好吧,那我在廣州等着你。
解說:閑不住的胡耀邦第二天就帶着隨行人員去了與香港、澳門毗鄰的深圳和珠海,那時的深圳和珠海還只是個海邊的一個漁村,然而到漁民家中他發現,幾乎每家都有一台電視機,而那時內地卻只有少部分家庭才有。
胡德華(胡耀邦之子):那個種菜的就說他說香港那邊的菜很貴,他說我們這邊種菜除了自己吃,我們能夠賣到這個中英街那邊,我們能賣一個好價錢,那麼我們這個賣了之後呢,咱就有錢了嘛,就能夠買這個電視機。
解說:文革十年讓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為了尋找樂土,很多大陸居民從深圳非法越境進入香港,即所謂逃港,胡耀邦來到廣東時,正值內地民眾「逃港」的高峰期,據統計1979年,廣東發現偷渡外逃30萬人次,逃出人數75817人。
胡德華:到了沙頭角人家跟他來彙報,逃港的人吶就是往香港跑的人吶,說特別多,攔都攔不住開槍都跑。
李漢平:當時這跟他們講說是,說是內地往那逃的你們不要追趕,更不要開槍,他們要跑就讓他們跑,他們在那裡謀生不了,他們回來咱們歡迎,他說你越攔他越跑。
解說:香港那邊究竟是什麼樣的?對內地民眾竟然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他把這個疑惑告訴了時任廣東省省長的習仲勛。
梁金泉(胡耀邦秘書):他說仲勛同志你能不能到香港的臨近的地方看一看,仲勛同志說好啊,可以啊,香港畢竟是我們的地方,他們就找了一個艦船,很小型的艦船,他說我們上去是不行,但是在海邊看看沒問題。
解說:香港現代化的街道、樓宇川流不息的車流、人群,這一幕幕讓站在船上的胡耀邦和習仲勛兩人看了很久。
胡德華:說你看看,那邊是燈火輝煌,這邊是黑糊糊的一片簫條,就是他說你這黑糊糊的,你怎麼能夠留得住人呢,那人家怎能不跑呢。
解說:胡耀邦看到當時在內地仍然十分珍貴的塑料袋,竟然被當做了垃圾袋,這更是讓他感到一水之隔的兩地卻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回來后胡耀邦和習仲勛連夜開了一個小會。
梁金泉:他說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能再耽誤下去了,所以他跟仲勛同志他們商量,議論就是說在沿海要搞櫥窗,允許民間跟香港做生意。
胡德華:它那邊的土地多麼貴,我們這邊能不能就是把它們的這個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讓他們來投資,這樣呢大概就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解說:1978年習仲勛恢復工作后,被中央任命主持廣東省的日常工作,在治理廣東的這幾年間,關於如何改善民生,發展經濟,他也早有和胡耀邦類似的想法。
梁金泉:仲勛同志當時講一個觀點就是如果給我們廣東一些自主權的話,幾年就可以搞上去了,而耀邦同志當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後來他曾經還建議仲勛同志說,到北京去,給小平同志彙報一下這個想法。
解說:北京的中南海在鄧小平聽完習仲勛的報告后,對於建設特區一事講到,「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1979年4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支持廣東省委領導提出的在深圳等地辦特區的建議。1979年7月8日,隨着一聲開山炮響,蛇口工業區正式開工,經國務院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城市劃出部分地區試辦特區,次年5月,特區正式定名為經濟特區,然而從經濟特區誕生之日起,反對之聲便此起彼伏,1981年,已經成為總書記的胡耀邦再一次來到深圳,在考察完深圳后,他順路來到了有着廣東四小戶之稱的順德,在聽取縣委書記黎子流的工作彙報時,他突然拋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黎子流(廣州市原市長):他說你對香港電視怎麼看法?我看他是總書記,我講了一句實話,我說耀邦書記,到底你想聽真的,還是聽半真半假的?他說我問你當然是要講真話啦,我就跟他彙報我說,我對香港電視我不知道,但是認為一開始那麼狂熱看什麼呢?因為它第一,它是彩色電視,第二它是白天黑夜都要播放,另外呢節目比較豐富。
解說:在改革開放之處,大陸電視台節目頻道少,播出時間短,信號不穩,在毗鄰香港的廣東只需要買一根帶有放大器的魚骨架形天線,就可以直接收看香港眾多的電視節目,漂亮的服飾,歡快的節目,大膽的新聞,花樣繁多的廣告,言情片、武打片每天都在更新着,人們通過電視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時間珠三角地區的家家戶戶房頂都插上了「魚骨天線」。
黎子流:當時我們的壓力很大的,我們的頂頭上司地委還來找了我們談了三個小時。
解說:迫於壓力,廣東制定緊急措施,強行收繳民眾的魚骨天線,然而舊的白天剛收走,新的天線晚上就又豎起來了。
黎子流:我的感覺啊耀邦書記第一它不是反對社會主義,但是它也不是宣揚社會主義這是第一,第二商業性很重,信息來得很快,第三,沒有看到什麼黃色的東西,他聽完以後,他說你說的對,他講你說的對呀,我在深圳也看了兩個晚上,我看「沒有啥」三個字。
解說:胡耀邦說了這話后,黎子流馬上向時任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作了彙報,此後在任仲夷部署廣東宣傳文化工作時提出,要自覺地排污,不要盲目地排外,對於拆除「魚骨天線」他隻字未提,此後廣東收看香港電視節目一事的爭議才漸漸平息。
深圳經濟特區這個在眾多保守人士眼中的「怪胎」也陷入到了是否停辦的爭論中。
胡德華:很多人都反對,說是除了國旗還是五星紅旗,其他都是資本主義的。
李漢平:就是說這個地方到底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還是修正主義的?
解說:當時深圳為了加速特區建設和吸引投資,開始嘗試着將土地租給外商使用,這在那個時代是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舉動,1982年上半年,上海《文匯報》刊出題為《舊中國租界的由來》,《解放日報》也刊登出《痛哉租地章程》,兩篇來勢洶洶的文章警示和影射深圳經濟特區,即將變成「新租界」。
胡德華:後來我爸說不是這個樣子的,說舊社會的租界主權是在帝國主義手上,我們是,我們中國人在租界里是沒有主權的,包括他的警察巡捕全是外國人,而我們的特區這個主權是在我們。
解說:1982年2月,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被召進北京,任仲夷是1980年被胡耀邦任命為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他一直以來都旗幟鮮明的支持改革開放,在赴廣東上任之前,胡耀邦還曾親筆題詞為其送行,而這一次是他平生第一次因特區之事被召進京。開會當天,會場氣氛相當緊張,有人甚至說,廣東這樣發展下去,不出三個月就得垮台,更有人說決不能手軟,「要殺一批頭」。
雷宇(原海南行政區黨委書記):還故意問任仲夷是共產黨員嗎?那你不是故意問嗎,一個省委第一書記,能不是共產黨員嗎,他的意思就是你任仲夷是個共產黨員,他像個共產黨員嗎。
解說:這次會後,胡耀邦等中央領導明確表示,中央給廣東的政策不會變,但是要總結經驗,更又要貫徹中央的政策。然而就在這次會議結束一個星期后,任仲夷突然接到了胡耀邦打來的電話。
雷宇:說政治局常委認為廣東的同志實際上主要是講任仲夷,思想很不通,有些問題沒搞清楚,還很不放心,你再來北京一次。
解說:於是任仲夷因特區一事在短短一個月內第二次來到了北京,後來廣東人將這件事稱為「二進宮」。這次會議再次批評的廣東貫徹中央精神不力,次日心情抑鬱的任仲夷被胡耀邦單獨找去談話,胡耀邦表示,任仲夷最好寫一份檢討。
張岳琦(任仲夷秘書):仲夷同志說,我們都是按照中央政策做的啊,沒有越界啊怎麼檢討啊?這個胡耀邦同志攤一攤手說,我都檢討了,你還不可以檢討一下嗎?
解說:任仲夷回到住處,連夜起草了一份檢討,這也是他平生唯一一次向中央寫檢討,檢討上交后,在鄧小平、胡耀邦等人的力保下,他才得以逃過一劫。回廣東前任仲夷對胡耀邦說,這次會議有些話不宜向下傳達。
張岳琦:胡耀邦就是胡耀邦,他很理解這個什麼廣東和任仲夷,他說你看哪些要傳達你就傳達,不需要傳達你就不傳達,你自己定,所以說呢開完會回來,那些刺耳的話任仲夷都沒傳。
解說:1983年2月7號,胡耀邦頂着巨大的壓力再一次踏上了南下深圳之路,剛到深圳,他就馬不停蹄的參觀了羅湖商業區,上步工業區,漁民村,小梅沙等地方,短短三年間,這個貧困落後的邊陲小鎮正在煥發出無限生機。在工作報告會上,面對中央來的總書記,參加會議的深圳官員坐如針氈,會場氣氛一度十分緊張,作為全程跟隨的記者李通波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胡耀邦在開會時的第一個開場白。
李通波:你們一個一個都是土不拉嘰的,土不拉嘰的,各個都是中山裝,腳上都穿那個塑膠涼鞋,這樣怎麼行呢,你這個土樣子誰敢跟你合資辦企業。
解說:會場原本緊張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胡耀邦隨即提出要求,從今天開始,一定要改穿西裝皮鞋打領帶。
何雲華(原新華社深圳支社記者):是你們要轉變觀念,就是過去因為穿的花花哨哨,講究打扮是追求什麼,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不是那麼回事。
解說:穿西裝的話題所營造的輕鬆氣氛很快就被打破了。
嘉賓:耀邦一聽就跳起來了,沒想到走一圈在那邊,走了一圈他就跳起來走,怎麼行呢。
解說:引得胡耀邦大發雷霆的是一位同志彙報關於深圳安裝電話的問題,在當時深圳特區的電話只有五位數,最多隻能裝3000部電話,然而隨着大量的外商進入,申請的人數已經上萬,深圳提出自己引進外資,買設備來增加裝機量,然而這一提案卻被郵電部否決了。
嘉賓:說這個出賣了主權,泄露了國家的機密,不行,電話的東西怎麼能隨便讓外商來搞呢,不行,不行。
解說:在得知郵電部的官老爺做法后,胡耀邦更生氣了。
嘉賓:你就指着那個中辦的一個副主任叫周傑,老周,你馬上打個電話,去郵電部,問他為什麼不行,我出錢你來管理,為什麼不行呢?胡耀邦隨即講了林沖帶兵投奔梁山,卻被王倫拒之門外的故事。
嘉賓:我們的郵電部就是王倫,人家來投資,給你搞設備,搞好設備交給你管,你為什麼不接受呢?一切都是守舊,沒有一種開拓的精神,你想人講多少次都接受不了,混飯吃,對這些人一定要撤職,要罷官,不要他來當我們的絆腳石。
解說:說到激動之處,胡耀邦站起來開始踱步,並且開始大口吸煙,隨後他講了四句話,新事新辦,特事特辦,立場不變,方法創新,胡耀邦肯定了深圳特區三年的建設成就,並且希望特區建設者要大膽創新,大膽改革,不要有負擔,此後關於是否停辦特區的爭論才漸漸平息,直到鄧小平于1984年來到深圳,此事才正式畫上了一個句號。
上個世紀80年代,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中一席東歐國家也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中國應該走哪條道路,這個問題擺在了中國共產黨人面前,1983年在出席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時,胡耀邦曾提出衡量改革對或不對的重要標誌,其中一點是是否有利於人民的富裕和幸福。
王仲方(原中國法學會會長):他日常講的最多的最關心的,是讓老百姓生活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所以他處處下去就了解老百姓生活過得怎麼樣。
解說:為了了解老百姓真實的生活生產情況,胡耀邦常常到全國各地去實地調查,近距離與民眾接觸,胡耀邦還主張不要總在大城市發達地區轉來轉去,更要到偏遠窮困的地區看一看,由於常常去山區考察,他早已習慣長途奔波風餐露宿,有一次在貴州和廣西調研時,到了夜裡12點鐘還未到達,只得在沿路偏僻的縣城裡休息。
張宏遵(原《工人日報》總編輯):就趕到貴州跟廣西交界的一個叫望謨的這麼一個小縣城,那個時候那個地方又偏僻又很窮,縣裡什麼也沒有,招待所也很簡陋,他們招待所也沒去,然後就在個縣委書記的辦公室,這個書記有一張薄板,木板床,上面有個被子,好,這就總書記在上面睡着,然後所有的工作人員就在那個木板釘那個長椅子上,那個80年代是很窮的,很簡陋的,就在個椅子上躺了半宿。
解說:第二天天一亮馬上又接着趕路,到了正午,途徑地的地方政府提出為一行人安排午餐,被胡耀邦婉言謝絕了。
張宏遵:就跑到一個路邊店,三毛錢一碗那個米線,是的,進院吃了,吃完以後周圍老百姓一看,總書記到這來,坐在個店裡頭吃米線,就大家看熱鬧圍了很多人,這耀邦把米線吃完了,站起來一看那麼多老百姓,跟大家揮揮手鞠個躬上車走了。
解說:在農村調研時,胡耀邦常常要求秘書和當地官員不準組織歡迎隊伍,不準用警車開道,最大限度減少對民眾的影響。
梁金泉:到雲南,他在車上還很高興,沒有看見警車開道,他說這不錯,過了一會兒一看沒有同向的車,也沒有來的車,他說這個不對啊,這什麼個情況啊?
解說:胡耀邦突然要求停車,說希望到村裡去看一看。
梁金泉:這一停壞了,露餡了,怎麼回事呢?他把這個車,警車就又往前提了,讓你看不見,但是我在前頭也等於開了道了,然後他說這個就,這樣不好,不要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特別是他們去農田幹活,這公路上我們一走,耽誤多少事啊。
解說:在農村考察的時候,有時早上其他人還沒有起床,胡耀邦就已經跑到田間地頭去跟農民聊天了。
資料:你搞個個體戶,你為什麼就不搞多種經營呢?
張宏遵:他老說這個告訴身邊的人,你們不要給我幫倒忙,你們前呼後擁的幹什麼呀?他就輕車簡從,唯恐自己脫離群眾,唯恐自己用這種好像高高在上大官的這種風氣,讓老百姓接觸不到見不着你。
解說:胡耀邦希望可以走遍中國所有縣市地區,他一生共走訪了1703個縣,只剩下十個地區和兩個自治州就走遍了整個中國。
梁金泉:1989年的時候我去雲南,走之前我去看他,看到他頭髮也白了很多,這個面龐是顯得疲憊,我們就建議他注意身體,他對我說他說,我還再想去雲南看看,他說我還有三個地州沒有走到,我想去再走一走。
解說:然而這次談話20天後胡耀邦就悄然離世,留下了無限的遺憾,曾有人質疑胡耀邦調研一天一個地方,乃是走馬觀花,然而卻鮮有人如他這般離民眾如此之近。
張宏遵:他我就覺得他心中所謂的民眾情結,他是一種很自然的,真情的一種流露,他總是講我們不要對不起人民,我們一定要對得起人民,哪個政策一定要替人民着想,這個對於他來說他是一種在他的深入他的靈魂裡頭,就是他的一種世界觀和價值觀,就是他的道德體系。
陳曉楠:在指導地方工作的時候,胡耀邦常常會因地制宜的提出一些頗具創新性的方法,比如說在甘肅,極度缺水的地區調研的時候,他就提出不要一味抓糧食,要有「反彈琵琶」的思維,要先抓環境治理種樹種草,進而再發展牛、馬、驢、騾、羊等等牲畜,而在視察贛南的時候,胡耀邦就發現,其地理條件非常獨特,建議當地發展橙子的產業,如今贛南臍橙已經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在海南調研的時候,他又建議海南應該發展冬季旅遊,那麼現在海南已經成了國人冬季出遊的熱門地,胡耀邦對於中國城市未來發展的規劃也是頗有預見性,改革開放之初,當時人們還並沒有太多的環保意識的時候,胡耀邦就曾經提出過,北京要注重防治大氣、水質還有垃圾污染的問題,他還曾經提出過,北京等等大城市呢要控制人口,合理的規劃產業的布局,要注重發展郊區衛星城,甚至可以輻射到周邊的保定、廊坊、承德等城市,胡耀邦30多年前的觀點放到現在來看也並不過時,感謝各位收看《鳳凰大視野》,明天見。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