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40!二戰的北非沙漠:自古以來的理想戰場 挑戰氣候成功就是贏家!(36P)



1940年夏,二戰的戰火燃燒到北非沙漠。這片荒蕪的沙漠自古以來就是理想的戰場。黃沙與烈日既考驗作戰雙方的忍耐力,又潛移默化地影響戰局的發展與轉折。沙漠戰爭同樣遵循“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而對沙漠氣候與作戰方式更為適應的盟軍一方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1940年6月10日,二戰北非戰役在埃及利比亞邊境爆發,起初的交戰國是意大利與英國,後來德國和美國先後參戰。到1943年5月16日,盟軍在突尼斯北部聚殲軸心國軍隊,北非戰役結束。圖為1941年11月27日,英軍十字軍坦克駛過一輛在戰爭中被擊毀燃燒的德國坦克。




北非戰役多數戰鬥在沙漠中進行,而沙漠對於參戰雙方都是巨大的考驗,並且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最終的勝負。圖為在沙漠中休息的盟軍士兵。





整個北非戰場,只有一條沿北非海岸修建的柏油公路,而且在戰爭中遭到破壞。所以無論是軸心國軍隊還是盟軍,都必須奮戰在貧瘠的岩石高原、沙丘,和塵土飛揚的窪地上。圖為阿拉曼戰役中的英軍士兵。





作戰雙方無論是士兵還是指揮官都要克服沙塵暴的影響。圖為1942年10月,一場沙塵暴即將吞噬一輛盟軍吉普車。





1941年4月,一名德軍非洲軍團士兵用防風眼鏡和圍巾來保護他的眼睛和臉不受沙塵暴的侵害。




盟軍也有類似的防沙裝備,圖為一名英軍坦克駕駛員穿戴防沙眼鏡從格蘭特坦克中探視外界。





沙塵暴嚴重干擾飛行員的視線,對于飛行員是嚴峻考驗。圖為1942年4月2日,利比亞一場沙塵暴中,一名沙漠天氣飛行經驗豐富的英軍飛行員駕駛鯊魚頭中隊的美製小鷹式戰鬥機安全著陸。機翼上坐著的機械師指引飛行員在沙暴中滑行。





另外,沙漠鬆軟的土質和崎嶇的地形也十分影響飛機的起降。圖為1942年12月11日,一架美軍俯衝轟炸機使用公路作為跑道,但在起飛過程中撞到了路肩上。




在沙漠中構築防禦工事也十分困難。圖為1942年12月1日,一名德軍士兵試圖在利比亞沙漠中挖一個防空洞,以躲避盟軍的轟炸,但沒有成功。





沙漠地貌有時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的困難。圖為1943年3月31日,一隊意大利炮兵在突尼斯沙漠陷入了一片仙人掌中。





雖然沙漠造成諸多不便,但高明的指揮官仍能化逆境為優勢。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德軍主帥隆美爾在陣地前的沙漠上部署了兩座長61公里,寬1公里的地雷區。而英軍想要突破,只能由工兵領頭,開闢出寬僅七米狹窄通道,讓坦克車輛跟隨。圖為英國工兵在沙漠雷區排雷。





但由於在通道出口遭到軸心國軍隊的猛烈還擊,英軍坦克嚴重堵塞在工兵清出來的狹窄通道上,使得德軍88毫米炮和轟炸機能輕易攻擊他們,導致英軍傷亡慘重。圖為英軍第7裝甲師的戰車堵塞在沙漠雷區。





沙漠地區的交通不便還造成後勤,尤其是燃料補給的困難,作戰雙方都在戰役的關鍵時刻遭遇過燃料短缺的困擾。圖為盟軍後勤人員在沙漠中檢查運輸車輛,崎嶇的地形和砂礫會造成車輛引擎的磨損。





德軍指揮官隆美爾擅長閃電戰,常以急行軍突襲敵軍,但在沙漠中作戰,部隊推進越快,後勤補給就越難以跟上,再加上德軍遠離後方,戰線過長,後勤保障比盟軍更加艱難。閃電戰反而成為劣勢。圖為1941年,隆美爾和他的德軍第15裝甲師。





而英軍指揮官蒙哥馬利則更加謹慎持重,更擅長穩步推進,更注重訓練部隊在沙漠中的生存能力。且英軍在補給港口附近作戰,其後勤保障遠比德意聯軍更加有力。圖為1942年,蒙哥馬利在一輛M3格蘭特坦克的炮塔上視察埃及西部沙漠的戰鬥。





由於後勤對於沙漠作戰至關重要,所以補給線的破壞與保護成為作戰雙方攻防的重點之一。英國空軍在地中海上轟炸軸心國的補給船。





1941年10月,德軍容克-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轟炸了利比亞託布魯克附近的一處英軍補給油庫。





1942年8月3日,一架英國戰機在沙漠中超低空飛行,以保護盟軍補給車隊。





沙漠中水資源匱乏,飲水補給是沙漠作戰重要問題。英國士兵每人每天統一配給4.5升水,每人用水定額的一半要用來做飯和補足車輛散熱器。其餘的用來飲用、洗滌和剃鬚。圖為在沙漠中剃鬚的英軍士兵。





英軍的水容器薄而容易漏,相比而言德軍用於儲水和燃油的“傑裡罐”不僅擁有不會漏水的金屬罐蓋,而且更加結實耐用。圖為盟軍繳獲的德國“傑裡罐”。





北非沙漠不僅晝夜溫差大,而且白天高溫可達60℃,酷暑嚴重考驗作戰雙方的耐力。尤其是坦克內部,炮身和引擎的熱量加劇了本身的高溫,使得士兵難以忍受。圖為1943年,英軍坦克乘員在美製謝爾曼坦克外透氣。





為了適應沙漠的晝夜溫差和酷暑,新到達北非作戰英軍士兵一般在進入沙漠前,會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適應一段時期。而德軍則在意大利或巴爾幹進行適應性訓練,但效果不佳。圖為埃及金字塔附近的英軍營地。





德軍的軍裝是由亞麻布製成的,不能很好地防熱和防冷,顏色為深綠褐色,不利於在沙漠中偽裝。他們的高筒靴在高溫下不利於腿部血液循環,而且當士兵負傷後,很難將靴脫下,延誤救治時間。圖為穿亞麻軍服和長筒靴的德軍士兵。





而英軍的土黃色毛料軍服在沙漠中更加舒適,也更易偽裝。其長筒襪、綁腿、厚膠底軍鞋也更利於在沙漠中行走。





由於在沙漠中極易迷失方向,所以每個士兵,尤其是車隊司機必須攜帶指南針。英軍的指南針比德軍的好,刻度盤是懸浮在油上的,以至於德軍專門組織任務去繳獲英軍的指南針。圖為1941年10月22日,英軍在學習使用指南針定位。





由於在空曠的沙漠上,坦克戰車難以隱蔽,容易被空中偵察發現。英軍發明瞭一種叫做“遮陽罩”的坦克偽裝設備。圖為1942年10月26日,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化妝”成運輸卡車的英軍十字軍坦克。





北非沙漠氣候炎熱,保潔問題也十分重要,因為糞便和屍體會吸引大量的蒼蠅,蒼蠅再停在食物上,會導致痢疾的流行。英軍戰術手冊對士兵個人衛生有詳細和嚴格的規定,蒙哥馬利鉅細無遺地執行衛生規定,對糞便一律深埋處理。圖為英軍第7裝甲師在嚴格執行足部檢查。





而德意聯軍由於推進過於迅速,沒有足夠的時間注意衛生保潔,骯髒的環境導致德意聯軍染病官兵比例是英軍的三倍,連隆美爾本人也也感染了腸胃道傳染疾病,不得不回到德國養病,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初期不能親臨前線指揮。圖為1942年11月13日被英軍俘虜的1名德軍士兵。





由於北非沙漠氣候炎熱,食物容易腐敗,軍糧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問題。德軍軍糧由意大利供給,主食為黑麵包,還有被士兵戲稱為“墨索里尼的屁股”的肉罐頭,這些食物口味平淡,營養貧乏,導致許多士兵因缺乏維生素而免疫力低下。圖為1941年德軍士兵在坦克旁加熱罐頭。





相比而言,盟軍的食物供應口味更好,品種更多,營養更豐富。圖為1942年12月28日,蘇格蘭高地部隊官兵在沙漠中準備聖誕布丁。





盟軍的醫療條件也優於德軍。德軍的輸血方法速度慢且很麻煩,需要有人在傷者身邊現場捐血。而盟軍則將血漿瓶運到前線,用類似於輸液的方法輸血。圖為1942年6月18日,一名英軍傷員躺在沙漠醫院的行軍床上,帳篷遮擋住熱帶強烈的日照。





在北非的沙漠戰場,作戰雙方的裝備除了唱主角的坦克之外,還各有為適應沙漠戰爭的祕密武器。圖為德軍的88毫米口徑高射炮,隆美爾將其炮口壓低,用於反坦克。它巨大的穿透力足以輕易擊穿盟軍坦克正面裝甲,而且其射程比盟軍坦克的主炮更遠。





盟軍也不乏反坦克神器,圖為1942年7月26日利比亞沙漠中的英軍車載反坦克炮,這種武器在沙漠中機動性極強,且威力強悍,能夠出其不意地打擊敵軍。





總而言之,盟軍更好地適應了沙漠作戰,而軸心國軍隊的戰鬥力一定程度上被沙漠所限,戰爭最終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圖為1943年6月11日,軸心國軍隊在突尼斯投降後,盟軍俘虜了超過275000名戰俘。




打仗就已經夠辛苦.....居然還在沙漠



轉載自新浪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