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淹水事件對風險管理與投資學的啟示

公司追求的是永續經營,長期穩定成長,除了持續創新與拓展,更重要的是透過「風險管理」守成,只要多保住百分之零點幾的持續成長,長期效果驚人。 文.劉任昌 十年前的「中正國際航空站」服務品質受到國內外旅客諸多詬病,但在2006年改名「桃園國際航空站」的同時,也啟動求新求變的決心。在2010年底成立「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後,更加驅動它的成長步伐。 今年,國際機場協會(ACI)公布2015年機場服務品質評比結果,桃園機場在二千五百萬至四千萬客運量等級機場中榮獲全球第二。由英國機場評比組織SKYTRAX在三千萬至四千萬旅客運量等級機場中榮獲全球第三。 然而,發生在六月二日上午的一場強降雨,導致機場被癱瘓,淪為孤島。不僅如此,第二航廈內漏水如瀑布,美食街淹水,大停電,旅客出不去,也回不來。旅客不分國籍,不分男女老幼,都在痛罵:「國恥!」桃園機場過去十年的努力,因為一場大雨,被打回原形! 報酬、成長與風險 求新、求變、求成長是個人或組織的正常天性,成長的幅度被稱為報酬,成長的相對幅度則被稱為報酬率。如果個人不追求成長,他的能力價值就會被時代淘汰;如果資產不追求成長,也躲不過折舊耗損,或被通貨膨脹吃掉。桃園機場當然也是因追求持續成長,而「正在進行滑行道修復及排水工程」。如果「工程順利」,桃園機場的國際聲譽必定再度躍進。 如果不如預期地「工程不順利」,會怎樣?怎麼辦?這就是所謂的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預期追求高報酬,必定伴隨高風險。當桃園機場進行大規模「排水工程」修築時,就讓桃園機場處於曝險狀態(risk exposure)。曝險的範圍有多大?各種不同雨量導致的後果為何?以上就是所謂的「情境分析」,然後要為各種可能情境編制好應變計畫。雖然便宜行事可以節省成本,縮短工時,但「萬一」的情境永遠可能發生,萬一發生時,將導致過去十年的努力成泡影。 美國大學(甚至中學)的財務管理教學常講述的案例是:荷蘭商人在1626年登陸曼哈頓島(即今天的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世貿中心等重要地標所在地)時,不希望和當地的印地安土著發生戰爭,就以價值相當於24美元的各種皮革,交換曼哈頓島。 北美洲土地廣闊,但缺乏物資,所以印地安人同意該筆交易。曼哈頓島目前的價值是多少?將該24美元透過累積投資,每年以10%成長,今天的價值又是多少? 我不知道曼哈頓島的確切價值,但我知道美國2016年初的國富統計資產總額是270兆美元,至於24美元透過10%複利,經過380年的終值則是12萬8000兆,大於全球資產價值的總合。 10%複利 25年後變十倍 美國在十七世紀初開墾,充滿機會與資源,高速成長,但四百年來的平均成長率也只不過相當於8%多。然而,如能做好風險控管,穩定保八,避免毀滅性災難的發生,就可將美國推向全球第一強權。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風險管理是避免擦槍走火地發生戰爭。因為10%的複利成長二十五年就變成十倍,若碰上可能折損國家資產達90%的戰爭,國家就被打回二十五年前的原形。美國在南北戰爭之後,本土未再發生戰爭,更重要的是,兩次世界大戰發生在歐洲大陸,美國得以取代歷史的霸權荷蘭、西班牙、英國,坐享今天的地位。 公司追求的是永續經營,長期穩定成長。除了持續創新與拓展,更重要的是透過「風險管理」守成。只要多保住百分之零點幾的持續成長,長期效果驚人。 不投資不理財,後果會如何? 如附表所示,24美元經過3%的複利成長,在380年後,成為181萬元。但這也意味着,181萬元經過380年的3%通貨膨脹,只剩下24元的價值。就歷史而言,絕大部分年度的通膨率大於2%。所以,如果不投資,不理財,財富就會被通貨膨脹吃掉。 ※理財周刊82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潛力飆股 口袋名單
◎理財我最大>賴仁淙醫師:找出問題所在,耳鳴不再惱人!
◎洪寶山發行人語>成熟的公投-不工作每月領八萬台幣,你會想要嗎?
◎馬凱財金觀察>破壞互惠互利 文明浩劫
◎莊孟翰會客室>如何利用大量空屋 支援社會住宅政策
◎國會天地>創新問政!台灣遠洋漁業如何永續發展?
◎曾志翔股昇翔起>當心!台股量能不足以攻高
◎林和彥時間密碼>奧運加持 F-勝悅獲利爆發
◎金融櫥窗>金融科技專利王─喬美國際簡永松實現「直接金融」
◎財經學堂>桃機淹水事件對風險管理與投資學的啟示
◎會計師談理財>擁陳年土地資產 股票價值評估大不同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