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為什麼日軍不聯合德軍攻打蘇聯?沒想到真正的原因竟然是....終於解惑啦(6P)



1941年6月,納粹德國派出了550萬軍隊,在7000多門火炮、400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進攻蘇聯。就在德國進攻蘇聯的前夕,日本剛剛和蘇聯籤訂了友好條約。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是軸心國集團,日本為什麼沒有和德國一起夾攻蘇聯,而是選擇在同年12月進攻英美等國控制的東南亞呢?

一、日本對蘇聯的遠東地區垂涎已久
日本是一個貧窮的島國,國內各種資源十分匱乏。但是人們的人口卻在不斷的增加,這就使日本必須對外擴張,贏得所謂的生存空間。柿子要撿軟的捏,對日本來說周邊國家中最弱的就是朝鮮。在近500年的歷史中,日本不斷侵略朝鮮。1592年,17萬日軍侵犯朝鮮,結果被朝鮮的宗主國大明朝一頓暴打。1894年,完成了明治維新的日本再次侵略朝鮮,這次他們成功了。不僅如願以償的佔領了朝鮮,還佔據了中國的遼東半島和臺灣島。今入20世紀以後,日本和沙俄為了爭鬥中國東北地區展開了大廝殺,而滿清王朝只能厚顏無恥的選擇中立。最後日本取得了在中國東北的立足點。

隨著日本國力不斷增強,日本的野心也逐步擴大。日本官方計划著建立一個包括沙俄的遠東地區、中國的東北、朝鮮半島和東南亞各個島嶼的大日本帝國。1917年,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掌握了俄國的政權。西方各國都不允許紅色政權的出現,在一戰結束不久,英法等國就組成了干涉軍進攻蘇俄的西線。日本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不甘寂寞的加上了美國,兩國軍隊在蘇俄的海參崴登陸。但是蘇俄命不該絕,無論是西線還是東線都進展不大。1920年,美軍從蘇俄的遠東地區撤退,不得不說,美國非常精明。而日本就非常讓人無奈了,日本在蘇俄遠東地區的軍隊數量超過了8萬人。日本想佔領遠東地區,但是實力不足,最後在1923年也被迫撤退。

二、日本國內一直有北上派和南下派
在日本國內,海軍和陸軍一直不和。陸軍打仗儘可能的不用海軍支持,而海軍更加坑爹,能用海軍陸戰隊解決的問題絕不去找陸軍。由於當時日本沒有空軍,所以日本陸海軍都有自己的航空部部隊。日本陸航和海航也是死對頭,甚至出現了雙方戰機共同轟炸同一個目標的尷尬場景。日本陸軍希望能夠北上和德國一起夾攻蘇聯,而日本海軍則希望南下東南亞與英美等國爭天下。雙方互不讓步,日本海軍大臣和陸軍大臣甚至在日本裕仁天皇面前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由於日本陸軍已經佔領了中國的大片領土,所以起初要求北上的聲音佔上風。

日本軍隊在佔領了中國東北以後,開始試探性的與蘇聯發生衝突。此時的蘇聯一片混亂,大清洗運動正在進行之中。斯大林正在瘋狂的殺那些將軍和政治家們,蘇聯那些久經戰陣的將領幾乎被殺的乾乾淨淨。日本在張鼓峰發起挑釁以後,斯大林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蒙古地區的諾門坎,蘇軍與日軍再次發生衝突。斯大林急調朱可夫前往指揮戰鬥,同時朱可夫還帶去了一支還算可以打仗的軍隊。戰爭的結果是日軍慘敗,部隊損失5萬以上,日本陸軍北上的氣焰被蘇軍打了下去。日本海軍看著這些廢物們從戰場上逃回來,他們必須證明自己纔是天皇的希望。

三、日本南下最重要的問題還是為了資源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了美軍珍珠港基地,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被打垮。就在同一天,日軍開始進攻東南亞地區。香港、菲律賓、馬來亞、新加坡、緬甸等地先後陷落,日本軍隊甚至還準備進攻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最北部的達爾文市已經遭到了日軍的轟炸。日本軍隊不負眾望,佔領大片的土地,使日本的控制區達到了鼎盛時期。似乎那個所謂的大日本帝國即將完成,但是日本太小看了美國。在美國的反擊之下,日本開始逐步走向失敗。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的損失很大。

日本沒有和德國夾攻蘇聯,選擇南下東南亞最大的動機還是因為能源。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後,美國逐步限制了對日本的能源出口。日本這個國家本身幾乎什麼資源也沒有,因此日本嚴重依賴進口。美國停止對日本能源出口以後,使日本的軍工企業陷入了困境,甚至影響力前線的戰事。如果日本北上進攻蘇聯,日本的戰爭儲備會消耗殆盡,但得到的土地卻沒有想要的資源。但是南下東南亞則可以獲取石油、橡膠等重要資源,更何況英國正在苦戰,美國遠在太平洋對面。在各方面因素的主導下,日本選擇南下進攻東南亞。

轉自今日頭條




如果當年日軍真的聯合德軍進攻蘇聯
不知道整個世界局勢會不會有什麼改變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