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廁所為什麼有兩個馬桶?原來它要這樣用?! 我現在才知道,千萬別坐錯!


 




大家到歐洲或中南美洲旅行時,是否曾看過廁所裡面有兩個馬桶呢?而且,另一個馬桶長得有點奇妙,它沒有坐墊、沒有水箱、還多了個水龍頭,這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它叫「bidet」,不是馬桶、不是嘔吐盆、更不是洗臉盆,在中文被稱為坐浴桶、淨身盆、下身盆等,也有人更直白地稱為「洗屁屁台」,顧名思義就是拿來清洗屁股用的。
上完廁所以後想弄乾淨一點,或天氣太冷讓你洗澡不想洗全身的時候,bidet就是你的好夥伴。只要扭開水龍頭,就會有水柱從盆底湧出,讓你輕鬆把屁股洗乾淨。
在法國,你隨便問一個人什麼是「bidet」,他都會變的很尷尬,那到底什麼是比代呢?為什麼一提及它人們會變的侷促不安呢?
  在法國,不論星級酒店,還是富人的高檔住宅,或者平民居住的HLM(低租金住房),在盥洗間裡靠近浴缸處都有一個兩尺寬、三尺長的白瓷家什。看著像個小水池,上面有冷熱噴水管,底部有排水口和活塞,可以蓄水。這水池的高度還不過膝蓋,與旁邊的坐便器相仿,絕對不是洗臉洗手用的。說來慚愧,我在法國住了多年,只是依稀知道這個東西叫「比代」(Bidet),但是從來不知道它到底是派什麼用場。
  最近因開學術會議去法國,在巴黎一家酒店下榻。辦妥入住手續,服務員小夥幫我提著行李進了房間。他忙著拉窗簾、開燈,又一片熱心地指點我:「這是電視」、「這是遙控器」、「這是法國一台、二台、三台……」我一邊送他出門,一邊摸錢包想找些零錢給小費。走過洗澡間的時候,我不經意地指了一下裡面的「比代」,問:「那是什麼玩藝兒?」沒想到,這位長著一張好嘴的法國服務員竟然支支吾吾起來,那意思好像是說:「這麼簡單的事還用問嗎?」結果他連小費也沒接,就匆匆離去了。
服務員神秘兮兮的表情,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第二天會議之餘,我拉住一位法國教授先生決心打破砂鍋問到底。法國教授不愧是學者,聽了我的問題很沉得住氣,反問了一句:「你怎麼不查查辭典呢?」是呀!怎麼沒想到這一招。當下從公文包裡翻出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法漢辭典》,查到Bidet一條的解釋是:「陽性名詞:詞義1:小馬;詞義2:坐浴盆。」教授聽了撫掌大笑:「一點不錯。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原來,「比代」這個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時代。凱旋歸國的騎士們鑄造了駿馬的模型放在家裡當小擺設,稱為「比代」,回味疆場上叱吒風雲的光榮。18世紀法國大革命以後,「比代」的含義逐漸從「駿馬」(大概是受了騎馬蹲襠姿勢的啟發)引申為「坐浴盆」,成為新興中產階級家居品位的象徵。到了現代,「比代」已經深入平常百姓家,是有法國特色的生活用具,成了法蘭西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仔細琢磨一下,「比代」實在是很實用。試想,盥洗間洗手洗臉有專門的水池,洗腳和臀部也不妨有專門的設施。從醫學的角度看,「比代」是保持個人衛生、防病治病的有效工具。還有人論證說「比代」的普及可節約用水,保持生態平衡。這後一條好處聽起來有點抽象,其實法國人深有體會。法國人在國際上有一個不愛洗澡的不雅名聲,甚至說香水的流行就是為了掩蓋法國人身上的氣味。這其實是一個地道的冤案。法國人洗澡的平均次數略低於其他發達國家不假,但是他們經常洗「比代」,事半功倍,所以不需要天天洗澡。可惜法國人多把「比代」視為隱私,抱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矜持態度,這才造成了世人的誤會。 上完廁所以後用bidet沖屁屁,輕鬆又乾淨Bidet是用來洗屁屁的東西,在南歐和中南美洲很流行 不只可以拿來洗屁屁,拖把、襪子、鞋子、甚至是小baby都能洗! 這個高度也很適合給狗狗喝水用  不過,這東西不就是日本的免治馬桶嗎?免治馬桶還有吹乾功能,功能更多又更省空間,為什麼歐洲人還是要用bidet呢?那是因為,bidet低矮的高度很實用,對他們來說不只是洗屁屁台而已,同時也是個多功能大水槽。不管你是要洗拖把、鞋子、臭襪子等髒東西,或是要給小朋友洗臉、幫小baby洗澡、幫貓咪洗澡,想洗什麼就能洗什麼,甚至可以當寵物的飲水器。不過,用洗過屁股的bidet來洗小baby,感覺會不會怪怪的?這點大概只有當事人知道了。外國遊客好奇體驗:
也有面對牆壁坐的類型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