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方絕密工事挖出兩千年前驚天秘密震驚國人!!!!!


1968年滿城漢墓兩套金縷玉衣,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致,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國內外的考古界。1968年5月,河北省滿城縣西南1.5公裏處的陵山,解放軍某部奉上級的命令,正在這裡進行一項絕對保密的國防工程;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次施工,無意間揭開了一個千古之謎。
 

 
5月23日,當戰士們在距離山頂30米、一個朝東的地帶打眼放炮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爆炸聲過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崩下來多少石頭。一名走在前面的戰士,雙腳突然失去了支撐,身體隨著碎石渣猛然沈了下去。等他完全反應過來時,一個漆黑的洞口出現在他的眼前……施工部隊的團長王秉讓同期:「當時,放下一個人去看了看,看了以後也不知道是什麽,洞很大,」幾天以後,一份標有「絕密」字樣的報告和洞中出土的部分器物就出現在河北省主要領導的辦公桌上。
 

 
報告裏說--滿城發現了一座古墓。鄭紹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是最先到達滿城古墓現場的兩位專家之一。鄭紹宗:「當時我們就是半信半疑,覺得沒有這麽大的墓。挖這麽多墓,也沒有那麽大。感覺到非常神秘,就好像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似的。」
 

 
從陸續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許多銅器都刻有「中山內府」字樣的銘文。歷史學者周長山:「中山指的是中山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中山國,一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鮮虞中山國,另一個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鄭紹宗:「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文字是屬於金文的而銅盆上的這種文字接近漢隸了,另外,從墓裏出土的銅器,也和戰國中山國的出土文物完全不一樣屬於西漢風格,所以我們確定這座墓室西漢時期的中山,而不是戰國時期的中山。」
 

 
後來,考古工作者把這座墓室起名為「滿城漢墓1號墓」。隨著勘查清理工作的逐步深入,1號墓的整體形制也漸漸清晰。墓室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六部分組成。如果俯看整座墓室,猶如一個「古」字。秦漢以前,墓葬形制一般採用模仿地上建築的模式。這樣設計是為了把生前的一切都象徵性地搬入地下,叫做事死如事生。到了漢代,根據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墓室分別採用宮殿或者房屋的建築樣式。
 

 
1號墓內的布局就像是一座漢代諸侯王宮殿。漢朝皇帝死後往往用夯士的形式,把陵墓築成巨大的墳丘,這種墓葬形式就是土坑墓。而滿城漢墓1號墓的墓室是依山開鑿的巨大洞穴,考古學家把這種墓室稱為崖墓。西漢的11個皇帝當中,只有漢文帝的「霸陵」是崖墓。漢文帝的霸陵至今沒有發掘。滿城漢墓使人們第一次看到了崖墓裏的墓室結構。在西漢,只有諸侯王的地位僅次於皇帝,在中山國境內,當然就是中山王。中山國作為諸侯國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共有十位王執政。雖然初步認定這是西漢一位中山王的墓葬,但究竟會是十位王中的哪一個呢?
 

 
1968年6月15日,周恩來總理把滿城發現漢墓的消息告訴了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並讓他負責滿城漢墓的發掘工作。1968年6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解放軍工程兵組成的聯合考古發掘隊正式開始了對漢墓的發掘清理。在巖石中開鑿如此巨大的墓室,即使用現代化的施工方法,100個人也得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以當時中山國的國力來推算,開鑿這樣的墓室人數最少也在萬人以上,用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1968年8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在河北省滿城縣完成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及王後竇綰墓的發掘工作。其墓穴開鑿於山巖之中,為規模宏大的崖洞墓,墓室宛如一座豪華宮殿。劉勝墓全長51.7米,竇絡墓全長49.7米。兩墓形制和結構相似,均分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六部分,整個墓室完全是模擬墓主生前所居宮室。墓內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尤以「金縷玉衣」「錯金博山爐」聞名海內外。
 

 
劉勝和竇綰均以「金縷玉衣」作為殮服。劉勝的玉衣由2498片玉片組成,所用金絲約1100克。竇綰的玉衣由2160片玉片組成,所用金絲約700克。兩墓共出土文物4200餘件,有銅器、鐵器、金銀器、玉器、漆器、陶器、絲織品和大型真車馬、小型偶車馬及五銖錢等。其中最為精美的是銅器,如鎏金銀鑲嵌乳釘紋壺、鎏金銀蟠龍紋壺、錯金銀鳥篆文壺、錯金博山爐、鎏金「長信宮」燈、錯金嵌綠松石朱雀銜環杯等,均屬漢代青銅工藝之精華。
 

 
在鐵器中,有低碳鋼、中碳鋼、「百煉鋼」製品和固體脫碳鋼制器。另外還出土了用於針灸的金、銀醫針和用於計時的銅漏壺等。由於這兩座墓規模巨大,保存完整,年代明確,並首次出土了完整的「金鏤玉衣」,不僅為研究漢代諸侯王貴族的喪葬制度有著重要價值,而且為研究漢代的冶煉、鑄造、制玉、漆器、紡織等手工業和工藝美術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資料。
 
這真的是太驚人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