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花100英鎊買了塊地,用50年靠手推車在懸崖邊建了座面朝大海的劇院(30P)



一個看起來瘦弱的女子,她花了100英鎊買下了海邊的一塊地,然後用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用雙手建造了一座以海為背景,以懸崖為座椅的劇場。。。這樣的故事你必須來看看。。。

在英國的最西南角,有一個叫波斯科諾(Porthcurno)的漁村小鎮,它地處偏遠的天涯海角邊上,卻吸引著全世界無數的遊客前來拜訪,因為這裡有一座高踞懸崖之巔的劇院,即米奈克劇場(The Minack Theatre)。









這座峭壁上的劇院面對碧海藍天,俯瞰康沃爾郡崎嶇不平的狹長南部海岸,和「Land"s End」(大地盡頭)僅相距4英里遠。



Minack取自英郡康沃爾(Cornwall)的本地語言,意思是「石頭的、岩石的」意思。你看到它最初的樣子就明白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了,八十年前:



如今



這個坐落在海邊峭壁和巨大的岩石上、看似古羅馬遺跡的扇形劇場,讓人疑心是古歷史文化遺址,或者古代大力士的勞作成果,但其實不是,這個建築的每一塊石頭每一粒沙都出自一個英國女人(Rowena Cade)之手,而這劇院起初不過是女人家的後院。

劇院上刻著「建築師」的名字:Rowena Cade created this theater



Rowena Cade出生於1893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來到英郡康沃爾,她和母親看中了康沃爾最西南的這塊懸崖,就以一百英鎊的價格買下,建造了自己居住的屋子,當時誰也不會想到,從此將開始她「愚公移山」的一生。



1929年,Rowena Cade在小漁村的草地上觀賞了當地的演員們排演的莎士比亞戲劇《仲夏夜之夢》,當她得知劇團計劃第二年表演莎翁的另一部作品《暴風雨》,熱愛戲劇的她就按捺不住粉絲的心情,主動邀請了劇團和觀眾們都來自家後院看演出,因為她的房子臨海,大海、懸崖以及遠處的海岸線是這齣戲不可多得的天然佈景。





得到同意之後,Rowena便開始積極向家裡的兩位園丁學習,把自己家和天然海灘上一切可利用材料都派上用場,一點點修葺了台階和舞台,經過一整個寒冬的努力,第二年夏天,《暴風雨》如期而至——當月光照亮舞台時,人們被米納克劇場的魅力征服了,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事實上,在海邊懸崖上表演,對演員來說是一項功力上的挑戰,他們不得不放大音量,施展渾身的表演才華,才能使演出緊緊吸引住觀眾,使他們不被海豚的可愛嬉戲、海鷗的鳴叫分了神。然而能在英格蘭的天涯海角,伴著海浪、海風,看一出莎翁戲劇,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熱血沸騰、驚心動魄的藝術體驗。

自那以後,Rowena就開始著手,把自己家後院的懸崖峭壁一點點挖掘、搬運、雕刻成劇場的樣子。因為英國西南角的天氣惡劣,冬夏交替,她只能每年冬天工作,希望夏季(6月-9月)有人來表演。其餘時間不停地擴建改造,直至形成現在的雛形。

Rowena Cade事必躬親,水泥雕刻不在話下



將大海踩在腳下,烈風陣陣





親手雕刻的座位,座位號碼和扶手雕刻得完全就是藝術品。



與一般的海不同,這片海出現在高緯度的英國最西南,完全是另一幅模樣,基本是波濤洶湧,狂風怒吼,基本沒有高的樹木,頂多有些刺多葉子厚的灌木,最多的是堅強地趴在地上的苔蘚和皮厚多肉植物。到了冬天,濕冷的海風會吹得你連氣都喘不過來,去過的人都知道,一到海邊,都想蹲下當一塊石頭,因為覺得隨時有被風吹走的危險。



因為夏季可能會有演出,所以這位瘦弱的女子只能在冬天工作,長期以來她都是散亂著頭髮,吹著巨風,推著小車,在這塊基地上進行建造。



Rowena Cade從1930年產生了建造劇院的設想,就一刻不曾止息。從自家後院到直接在陡峭的懸崖上鑿建出來的大劇院,其中的艱辛和快樂只有她自己知道。如今劇院已有750多個座位,5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表演周,在花崗岩座位上,人們可以找到《威尼斯商人》、《馬克白》、《仲夏夜之夢》等熟悉的劇名,以及這些名劇首次在米納克上演的時間。米納克劇場已全年對外開放。





Rowena 心中的劇場不僅僅是階梯,而應該有很多有凱爾特紋飾的座位,舞台也不僅僅是一個圓形鋪地,而應該有一排柱廊,像古希臘劇場那樣典雅唯美。而這個時候跟他一起工作的園丁只剩下 Billy Rawlings。



他們兩人在自家的花園裡開始了「雕刻」劇場的工作,由於沒有錢買花崗岩當座椅材料,他們發明了自己的座椅製作方法,用水泥做座位,並在水泥沒有凝固之前,用螺絲刀刻出座椅上的花紋。然後再用獨輪小車,從唯一一條通向海邊的路,運下 90 個階梯送到海邊。



可惜的是 Billy 在 1966 年去世,Rowena 將他的名字刻在了一塊位於觀眾席的花崗岩上。可是 Rowena 還在繼續著她和這座劇場的傳奇,她從不遠的沙灘上把沙子運到懸崖頂部上,再將他們運下到劇場裡來完善劇場的基礎。下山,運沙上山,再下劇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還不僅僅是這些砂石,劇場裡的柱子和梁也是 Rowena 親自搬運,誰也不敢相信,這個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女子,在她年過七十之際還忙碌在海邊,只為心中那個面朝大海的劇場。



再來看看那些精雕細琢的座位還有美妙的柱廊,從此經過的人,常常以為這應該是個古代的劇場,可能是 Rowena 有顆古典的心,她用自己的雙手詮釋了她對於劇場的理解,從座椅上的紋飾,到座位的排布,到舞台的柱廊。每個扶手上,每個座位上,每個數字中,每個樓梯上,都是她對於這個劇場點點滴滴的愛。

她就是這樣堅定且堅強地將餘生都奉獻給了這座懸崖邊上的露天劇院,直到1983年她去世,享年89歲。



1976 年 Rowena 將這個劇場交給了英國的慈善信託。





如果你來 Porthcurno,當你穿過那片小小村莊,走下懸崖峭壁,海峽伸開雙手擁抱你,有座劇場面朝大海,在等你。



很平凡,卻很偉大的一生。看到她白髮蒼蒼在海邊閱讀的樣子,原來有句話是對的,「我更愛你那飽受歲月摧殘的容顏。」



同場加映:每天路上撿石頭的郵差,最後做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情(圖+影)

VIA:網路整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