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前陣子新聞報導,有賣場被檢舉把過期商品改標籤,重新上架賣給顧客。新聞出現那幾天,各路好友來公司泡茶總有人提起這件事,還記得有位老大哥說:「假作真時真亦假,這世道,連有效日期都不算數了!」 到電視台錄影,記者朋友問我:「去大賣場買菜,是不是不可行?」我一聽連忙解釋:「請別這樣寫,那會引起很多主婦恐慌;但的確值得宣導,提倡一些原則。」我知道很多家庭,尤其職業婦女會定期到大賣場採購,通常頻率是每星期去一趟,把全家人需要的日用品、生鮮和冷凍食品一次購足,蔬菜和水果因不耐放,只買兩、三天的份量,然後利用週間到住家附近的水果攤、超市或有機店,補充一些蔬果。這是都會生活中,極其普遍的採購模式。sponsored並非所有賣場都黑心誆騙,大家不必太過恐慌,但提高警覺是自保的不二法門。在此,我想提供一些原則,提醒大家趨吉避凶。1.採購生鮮食材,少買熟食賣場為什麼要設熟食區?如果採訪廠商,得到的答案必定是「因應客戶需求」和「開拓業務量」,另一個沒被講出來的真相是「消化即將到期的食材」。基本上,每家賣場都有即期品,這些即將到期但還未過期的食材,往往會以特價售出,如果存量較大,很可能被拿去醃漬、油炸、燒滷,或和其他配菜一起烹煮,做成熟食菜餚或便當販售。基於惜物的節省立場,這麼做並無錯誤,只要這些食材確定是「未過期」,而非「已過期」。我會鼓勵大家,到大賣場只買食材、少買熟食;如果非買不可,也不要久放。sponsored2.肉品和麵食類盡量買冷凍品長期以來,我一直建議大家買冷凍肉品,而不是冷藏肉品或溫體肉。肉類在室溫中,生菌數上升得非常快,腐敗速度驚人。絕大多數家庭把肉買回家都會送入冷凍庫,既然如此,為何不買一屠宰立刻冷凍和真空包裝的肉品呢?此外,有些家庭喜歡吃醃肉(偶爾嚐嚐就好),或買醃好的肉回家燒烤,我建議最好買回去自行醃漬,一來確保肉品的新鮮度,二來避免化學調味料的毒害。3.蛋類加工品、茶碗蒸、茶葉蛋都少買雞蛋新鮮與否,不敲開蛋殼之前,有時難以判定。大賣場所賣的雞蛋都是盒裝,購買時,請留意盒上所標示的有效日期,並觀察蛋殼有無破裂、厚薄不均的情形,如果有就別買了。蛋類加工品,例如鐵蛋、皮蛋、鹹蛋我都不買,甚至連茶碗蒸、茶葉蛋等也盡量少吃,寧可在家自己做。sponsored4.仔細看賣場標籤,從中判斷新鮮與否有些賣場的標籤以加工日期、保存天數來表示,有些直接標上保存期限,有些則會加上太陽日來表示,後者的意義讓消費者難以明白。太陽日所標示的數字,是指一年中的第幾天,例如「3365」,代表2013年的第365天,也就是2013年12月31日;例如「4074」,代表2014年的第74天,也就是2014年3月15日。有些廠商會省略年份,直接打第幾天,例如「216」,代表本年度第216天,也就是8月4日。假如有包豆乾的標籤上打着「3365」,代表打標日是2013年12月31日,而保存期限卻標2014年10月30月,這時就該考慮,豆乾真能放10個月而不壞嗎?不難想像其中必定添加了防腐劑,也可合理懷疑保存期限的標籤可能出錯了。sponsored5.過期品再便宜都不該買過期的食物吃了會中毒!即將到期的食材也要仔細觀察,如果顏色已開始變化,或是失去彈性、出現異味,無論售價再低都不該買也不該吃。大賣場打烊前的壽司、生魚片、小菜、燒烤等常會促銷,我不會考慮購買。夏季裡,對於肉類、海鮮、蛋類、乳製品、澱粉類等尤其要小心,萬一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沙門氏菌等都會引發中毒。6.毒素和黴變有時用眼睛看不出來如果蔬果腐爛、麵包發黴,很容易就能看出來;萬一是雜糧、餅乾、海苔、意大利麵呢?恐怕就沒那麼容易辨識;又如花生、玉米等高營養物質,必須留意保存環境,一不小心容易產生黃麴毒素,是會造成肝癌的。要知道,即便是乾燥的米麵,也可能長蟲或發黴,選購時應多留意,倘若真空包裝被破壞了,可能已經開始黴變,絕對不要購買。sponsored7.蔬菜、水果、肉類盡量選購有包裝的有些人認為裸賣的食材比較環保,不需要那麼多包裝。但我認為,有包裝的蔬、果、魚、肉,往往能出具生產履歷,對消費者比較有保障。至於裸賣的食材,如果不瞭解它的來源,也無從得知屠宰、冷藏、運送、上架等過程是否符合衞生要求,這一點總讓人不放心。8.避免大量採購乾貨和囤積我聽朋友說過,她每年只採購一次香菇,辦年貨時會把一整年需要的量一次買齊,我聽了不以為然。在大賣場買菜,最讓小家庭煩惱的是份量過多,一口氣買4大包米粉、1斤香菇、半斤昆布,不僅衍生出儲存的困擾,還可能無法在保存期限內吃完,反而造成浪費。這時建議找朋友合購,或改在其他通路購買小包裝,不要一口氣買那麼多。sponsored大賣場的存在,帶給許多家庭方便性。希望大家考量上述原則,在享受購物方便性的同時,也能兼顧食材的安全性。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