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恐怖慎入!真真假假的獵奇畸形生物標本 難不成真的有飛龍的存在?(21P)





畸胎學(Teratology),即對非正常生物體徵的研究,數個世紀以來一直滿足著人類內心深處的小癖好。在早期西方社會的珍寶閣(Cabinet of Curiosities)與收藏室裡,經常展示著畸形家畜、獨角獸、美人魚、龍,以及其他一些來路不明的奇珍異物。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藏有一具雄性人魚標本,上半身為猴子,下半身為魚尾,其年代可追溯至17世紀。


Monkey Mermaid,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啟蒙展廳(Enlightenment Gallery)
18到19世紀,馬戲表演間隙的畸形秀風靡一時,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的畸胎標本(Freaks)的市場需求。巡迴馬戲團為觀眾帶來連體雙胞胎、大鬍子小姐、巨人、侏儒,以及各種造物主的棄兒以吸引眼球。除此之外,他們還加入雙頭牛、兩身羊、連體豬仔等同時展出。這些標本往往擺放馬戲團表演者身邊,形成強烈的視覺奇觀,烘托現場氣氛。






連體標本中,家畜最為常見,其中又以老少校(Old Major)的後代最為常見

在英國鄉村,先天畸形的家畜標本並不少見。農場主經常把剛出生的畸胎家畜帶給當地的動物標本剝製師,製成標本後擺放在自家農舍中。然而,如果沒有巡迴馬戲團,城鎮居民是絕對沒機會看到畸胎動物的。在科學大發現的時代,即便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公眾,仍會被這些標本撩撥起人們巨大的好奇心,也讓另一些人有機可乘。






標本罩中的兩具羔羊畸胎由剝製師合成,標本盒中的則是一隻19世紀末真實的畸形羔羊

著名的美國馬戲團主P.T.巴納姆,帶著他的馬戲團與怪胎博物館巡遊世界。其間,他創造了著名的斐濟人魚(Feejee Mermaid),它跟大英博物館所藏標本一樣,也是半猴半魚。在1842年展出這具珍奇標本展出前,巴納姆策劃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媒體宣傳活動,聲稱格里芬博士(實為巴納姆的朋友)——自然歷史學園(Lyc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代理人,將帶著一具捕獲自斐濟群島的真正人魚抵達紐約。媒體宣傳鋪天蓋地,城鎮市民趨之若鶩,巴納姆賺的盆滿鉢滿。




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Phineas Taylor Barnum),1810-1891,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巡迴演出團老闆。他鼓吹凡宣傳皆好事,19世紀中葉那個為宣傳而宣傳的大眾媒體時期被稱為巴納姆時期,後世學者認為那是公共關係的黑暗時期。心理學上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與此同時,標本剝製師敏銳地察覺到巨大的市場潛力,並迅速行動起來。他們通過將正常的家畜標本組合、拼縫在一起,創造出適銷對路的人造畸胎標本(Fakes)。儘管這些人造標本往往因其無法掩飾的針腳,或過於完美、對稱的造型而極易被人識破。但它們以其特有的方式滿足了消費者獵奇的心理,並在今日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現代雙頭牛標本製作過程

除了職業標本剝製師,人造標本界的大師,當首推英國探險家與自然學家查爾斯·沃特頓。沃特頓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科學怪人,他離群索居,精心製作的那些人造生物(Creations)令他名垂青史。沃特頓創作這些標本的目的,也體現了一位博物學者的高風亮節。不為名,不為利,他鍼砭時弊,利用標本來諷刺、挖苦當時的宗教、政界人士,表達他對當權階級的蔑視。


查爾斯·沃特頓(Charles Waterton),1782 – 1865,沃特頓是自然保護主義先驅,19世紀20年代,他在英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溼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Walton Hall

不倫不類(Nondescript)是沃特頓最早,也是最為著名的一件作品。他聲稱自己親手捕獲了這只動物,並砍下它的頭顱。這頭顱酷似人臉,令人不寒而慄,一些人確信不倫不類的這張臉模仿了當時英國下議院中的一位大法官法庭事務官。這件作品所引起的爭議在當時沸沸揚揚,這令沃特頓老師心滿意足。


不倫不類(Nondescript)標本照片

約翰牛與國債(John Bull and the National Debt)是沃特頓的另一代表作。作品中,一隻豪豬蓋在一具龜殼之下並具有一張猴子改造的人臉。一隻狡詐的龍(沃特頓稱為魔鬼)壓在身上,手上掛著一個錢袋子上面寫著8億國債。如此生動形象的刻畫,沃特頓堪稱裝置藝術大師。




約翰牛與國債(John Bull and the National Debt)標本照片及臉部細節

2003年歲末,英國,牛津郡的薩頓考特尼。大衛·哈特在收拾自家車庫時發現一個被蜘蛛網厚厚纏繞的板條箱,撬開箱子,裡面精心包裹著的東西令他目瞪口呆。這是一隻巨大的玻璃標本瓶,高約30英寸(76釐米),其中竟儲存著一具完整的幼龍遺體。幼龍面板柔軟白皙,龍爪、翅膀、牙齒都清晰可辨,甚至臍帶也完好保留,幼龍好似還在蛋中熟睡。


名噪一時的幼龍標本

大衛·哈特急忙找來好友阿里斯戴爾·米切爾,米切爾博覽群書,見多識廣,或許可以解答其中蹊蹺。果然,箱子中還發現一份顏色泛黃、薄得發脆的文件。幼龍標本的身世浮出水面。

原來,這是19世紀80年代德國科學家的傑作,他們將這隻幼龍標本寄給了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目的是捉弄、羞辱他們的英國同行。然而,英國科學家一眼戳穿德國人的詭計,並決定銷燬這件惡作劇道具。哈特的祖父,當時是博物館的一名搬運工,偷偷留下了標本並帶回家,直到哈特發現它。

這一幼龍事件被《每日電訊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一時間名聲大噪,也讓人們的目光重回早已走向沒落的動物標本剝製術。然而事實總是殘酷的,整個幼龍標本事件都是一次媒體炒作。幼龍實由知名標本公司Crawley Creatures打造,團隊還曾承擔過BBC六集電視系列片《與恐龍同行》的模型製作。標本罐則由懷特島的一家玻璃吹制工坊提供。而惡作劇的真實目的是為事件的主角之一米切爾的小說尋找出版商。


米切爾與幼龍標本的合影

米切爾的書稿《隱祕的歷史》順利地找到了娘家。新書還博得了水石連鎖書店(Waterstones)的關注,米切爾躋身暢銷書作家簡直指日可待。然而,作家還要用文字說話,米切爾用筆名P.R.Moredun出版的這本書,已經……像龍一樣見首不見尾了。

《隱祕的歷史》(Unearthly History),P.R. Moredun,Rookstone Publishing,2004

米切爾確實蠻拼的,為把故事編得滴水不漏,還扯上了在微積分、政治經濟學、乃至足球領域都與英國宿怨已久的德國人,為他這步棋叫好。而德國人的專業與幽默,確實在人造畸胎領域也有所體現。


轉貼自 利維坦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