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傳遞茲卡病毒 巴西嬰兒小頭畸形近4千起

▲國內發現首例境外移入茲卡(Zika)病毒感染個案,疾管署宣布,茲卡病毒感染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圖/記者陳鈞凱攝,2016.1.19) 大 中 小 美聯社報導,巴西新生兒小頭畸形症(Microcephaly,又稱小腦症)在2014年僅150起,但在2015年開始於巴西大規模爆發,至今已有3893起新生兒病例,巴西衛生官員表示,這與蚊子傳播的茲卡(Zika)病毒有關。小腦症病例大多集中在貧困的巴西,東北部地區美國疾病控制暨預防中心(CDC)已發出警告,呼籲孕婦避免前往有茲卡病毒爆發的拉丁美洲國家。如要前往也要穿長袖衣物,避免蚊蟲叮咬。世界衛生組織(WHO)與CDC的茲卡病毒整理資訊指出,茲卡病毒是由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最早是在1947年從烏干達茲卡森林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1952年在烏干達與坦尚尼亞發現人類病例。非洲、美洲、亞太地區都出現過疫情。茲卡病毒感染症狀和登革熱等蟲媒病毒類似,包括發燒、起疹子、結膜炎、肌肉與關節疼痛與頭痛等。症狀通常持續2到7天,但因為症狀輕微,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已經染病。孕婦染上茲卡病毒後,可能在懷孕或生產過程中傳染給胎兒。巴西疑似出現感染茲卡病毒的孕婦產下小頭畸形症新生兒與其他不良懷孕結果的病例,不過CDC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關連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9日公布首例來自泰北的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個案,患者為24歲泰北來台勞工。疾管署表示,依相關規定,將茲卡病毒感染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醫師如發現疑似個案,應於24小時內通報,並已提升中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及東南亞6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