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末代皇帝溥儀最痛恨的人!臨死還在演戲.......滿清遺老全都看不起他!



▲有氣節的遺老:沈增植

清廷退位之後,一部分心怀大清的遺老舊臣或隱居不仕民國;或潛於租界,密謀復辟;或遠走異國,希圖再舉。

作為曾經的帝國總理,慶王奕劻與這些遺老舊臣都不一樣,他是攜帶家人,帶著多年聚斂的巨額家產,來到天津租界,過起了逍遙的寓公生活。

▲奕劻奕劻在前清遺老圈子的口碑很差,幾乎沒有人願意與他來往。當年曾經在丁未政潮中幫助過他的惲毓鼎也在日記中痛罵奕劻,說「奕劻之肉其足食乎?」由此可見,在前清遺老眼中,慶王奕劻是斷送大清江山的罪魁禍首!


▲惲毓鼎
儘管飽受非議和攻擊,但這並不妨礙奕劻在天津租界的逍遙生活,這位毫無政治倫理的老官僚一直活到1917年1月29日,享年80歲。奕劻在臨終之前,命其子載振給了清遜帝溥儀上了一道遺折:
臣忝列藩封,夙承恩眷。自當差以來,歷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及神機營、海軍衙門事務,材輇任重,無補涓埃。庚子雖海氛不靖,辱荷恩知,付以留守重任,並與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同辦議和事宜。仰禀廟謨,幸勿隕越。洎鑾輿返蹕,海宇又安,外務忝膺,樞機旋秉,愧乏墜露輕塵之效,莫酬天高地厚之任。及乎兩宮升遐,皇上繼統,時局彌棘,報稱益難,直至辛亥之冬,改組內閣,仔肩得卸,幸保餘年。······伏念臣歷事四朝,疊承眷注,今當永辭盛世,伏願我皇上敬天法祖,聖學日新,以無負先朝付託之重,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矣······


▲李鴻章:慶親王的老同事
這是一篇流水賬式的官樣文章,在臨終之際,奕劻也沒有改變他職業官僚的本色,一切都是那麼四平八穩,一切都是那麼地應付差事。面對大清已經亡國的​​現實,奕劻竟然說什麼「永辭盛世」,不知這是不是一種諷刺呢?

宣統小朝廷也是以官樣文章對待這位曾經的帝國重臣。依照舊例,溥儀派皇叔載濤帶領侍衛十員前往祭奠,並賞給陀羅經被和三千元治喪經費,開復任內一切處分,其子載振襲慶親王爵位。

雖然官樣文章做到了,但是這位清遜帝對這位爺爺輩的老親王是十分痛恨的。按照慣例,對於已故大臣,朝廷應該根據其一生所做作為、品行,給予其一個諡號


▲末代皇帝溥儀
最初,內務府大臣打算給奕劻的諡號是「哲」,可謂美諡。溥儀皇帝堅決不同意,他認為奕劻斷送大清二百餘年之天下,只能給「醜」、「謬」之類的惡諡。

最後在內務府大臣的一再堅持下,溥儀決定給予奕劻「密」的諡號。據諡法考,追補前過曰:「密」。

在遜帝溥儀及其小朝廷看來,奕劻的前過就是收受袁世凱的賄賂,而力主清帝遜位,葬送了大清江山社稷。

毫無疑問,奕劻是個碩鼠巨貪,根據英國記者莫理循的調查,在辛亥鼎革之際,慶親王奕劻在外資銀行的存款高達712.5萬英鎊。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英國記者莫理循
長期位居中樞,利用手中權力聚斂錢財是慶王爺發家致富的秘訣。在溥儀看來,大清是亡於這些貪腐蠹蟲,似乎只要多幾個海瑞似的清官,大清便可國祚綿長了。

不過,愛新覺羅家族的子孫們似乎沒有弄明白為什麼這樣一個巨貪老奸還會位極人臣,究竟是大清朝的製度造就了貪官,還是貪官敗壞了大清朝的製度?

轉載自: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